中國鞋企在最后期限提起訴訟
在歐盟對中國皮鞋做出為期兩年,稅率為16.5%的反傾銷裁決后,本月是歐盟接受中國鞋企申訴的最后期限。目前,已有奧康、泰馬等數家中國鞋企聘請律師對歐盟提起了皮鞋反傾銷訴訟。
記者從奧康集團獲悉,奧康關于反傾銷申訴的舉證材料已準備齊全,目前律師正在做最后的核實和整理工作,一周內將正式遞交歐盟法院。
今年10月5日,歐盟理事會對中國皮鞋做出為期兩年、稅率為16.5%的反傾銷裁決。10月23日,奧康集團決定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征收中國鞋企16.5%反傾銷稅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截至目前,受反傾銷影響的1200多家中國涉案企業中,只有4家提出訴訟,整個行業出現了集體沉默。此前曾有報道稱,福建300多家鞋類生產企業已集體放棄訴訟。
“并非國內99%的鞋企不愿意起訴,而是許多企業對申訴規則不太懂,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他們除了考慮費用問題外,對申訴程序也不太了解!眾W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向本報記者表示,其實,起訴不在于企業數量多少,而在于大家都能支持。
據悉,10月23日,奧康聘請了“反傾銷第一律師”蒲凌塵,決定狀告歐盟征收中國制鞋企業16.5%的反傾銷稅不符合歐盟的相關法律。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之后,蒲凌塵表示:“奧康將就包括歐盟在反傾銷抽樣調查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中國鞋企市場經濟地位判定以及損害認定等在內的多方面問題進行起訴!
蒲凌塵說,《歐盟反傾銷條例》關于抽樣的第十七條規定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條款,而根據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第二條規定,要求對每一家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都要做出審核。“歐盟只抽取10家,既做傾銷調查又做‘市場經濟地位’調查,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
“從損害認定的角度來講,歐盟也沒有完全按照法律規定。”蒲凌塵指出,歐盟審核損害的因果關系、損害的數據計算、采取的幅度、基礎和所取得的數據都有問題。此外,歐委會在整個調查程序中并沒有向奧康、泰馬或其他任何非抽樣企業做出過關于“不審核市場經濟地位”的書面解釋!斑@讓企業在此過程中不知所措!彼硎。
蒲凌塵告訴記者:“無論結果如何,這個案子說明了中國企業維護自身權益意識的進步,這是它的意義。”
眾所周知,不少國家已經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單個行業和單個企業也可以爭取市場經濟地位,專家建議我國制鞋企業積極向歐盟提出市場經濟地位申請。
由于歐盟目前還沒有承認我國是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會采用第三國替代的方式來衡量制造成本。而各國之間生產要素差異性很大,這種方式,往往會抬高了我國產品的制造成本,從而得出傾銷的結論。專家指出,在歐盟目前還沒有承認我國是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單個企業或者行業可以向歐盟提出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一旦獲得承認,將可以避免反傾銷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