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維權用人單位也需有“忠誠度”
冒著丟“飯碗”的風險,也要用法律找回屬于自己的權利——不久前,一起發生在哈市的畢業生投訴用人單位的維權案例,讓許多業內人士拍案叫好。
小徐是05屆畢業生,畢業后與哈市一家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約定試用期為4個月。試用期滿后,公司對他做出了延長試用期半年的決定,理由是小徐需經過一段時間鍛煉才能勝任工作。在延長的試用期里,小徐將不按原勞動合同享受有關工資待遇。這個決定讓小徐無法接受:自己在公司付出了工作和努力,按照合同,試用期結束后不該再延長,應該有個明確的說法。在與公司協商無果的情況下,盡管很擔心失去這份工作,小徐仍勇敢地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經調解,該公司同意取消對小徐延長試用期的決定,并按原合同約定履行。
在“飯碗”和“維權”之間,小徐選擇了“維權”,由此讓自己成功地獲得了一份心儀的工作,也讓一直以來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占主導地位的局面開始打破。在用人單位不斷地對畢業生的“就業忠誠度”提出質疑時,畢業生們也在用理性、合法的手段考驗著用人單位的誠信。
記者從市人才市場了解到,在求職高峰期,幾乎每天都會有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因為簽訂的勞動合同不合理、試用期時間的長短以及試用期過后不給加薪等原因發生糾紛。隨著畢業生就業心理的日趨成熟,此類問題已呈下降趨勢。在黑大、哈工大和哈工程等高校,畢業生們和用人單位簽約之前,如遇到不清楚的問題或發現不平等約定時,大都能想到向老師、律師及相關勞動部門咨詢、求助。
目前,在人才市場上曾經被大家習以為常的一些“不平等”,已經開始被年輕人的大膽創新一一破除———從沉默到主動出擊,再到敢于說“NO”。哈師大教育技術系畢業生高宇說出了所有畢業生的心里話:“雖然現在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挺難,但在求職過程中我們和用人單位是平等的,我們也同樣要看他們的‘用人忠誠度’。”
哈師大學生處副處長張艷君認為,這種在步入社會之初就具有的強烈維權意識,體現出畢業生就業理念正在向理性、成熟的方向發展。畢業生們敢于用法律維權,審視用人單位的“忠誠度”,和用人單位尋求地位上的平等,將使就業市場更加規范。以畢業生為本的就業市場體系將給畢業生提供一個更公平的就業平臺,人才流動也將遵循良性發展的軌道健康運行。
- 上一篇:警惕“年度保證金”變相克扣員工工資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