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鞋企將赴歐一訴到底
隨著中國鞋企到歐盟法院起訴最后期限的臨近,各家鞋企的動向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內首家宣布起訴歐盟的溫州奧康集團近日重申將一訴到底,總裁王振滔與律師一起將在12月16日的最后期限之前,正式向比利時歐盟總部遞交狀告歐盟理事會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征收為期2年16.5%的反傾銷稅的起訴書。在王振滔看來,奧康申訴的意義在于告訴國際社會,中國鞋企反對不合理的貿易壁壘,同時呼吁更多的中國企業站出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據報道,目前已有廣東、溫州及大連的14家企業準備向歐盟法院提起訴訟。
然而,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有超過千家的中國鞋企放棄了最后的翻盤機會,我國鞋類產品生產出口第二大省———福建的近300家鞋企在權衡得失后,集體放棄了訴訟。
維護合法權益向不公正裁決說“不”
10月5日,歐盟理事會對中國皮鞋作出為期2年、稅率為16.5%的反傾銷裁決后,23日,奧康集團正式決定聘請“反傾銷第一律師”蒲凌塵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征收16.5%的反傾銷稅的法規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成為國內首家提出訴訟的制鞋企業。隨后,溫州泰馬、廣東金履和廣東萬邦等3家企業跟進,也宣布上訴。
作為我國最大的民營制鞋企業,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日前表示,其實早在今年4月歐盟對我皮鞋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時,奧康就已經作出了應訴的決定,歐盟反傾銷裁決公布時,公司更加堅定了起訴的信心,并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法律文本。
王振滔之所以如此堅決,是他將關注點投向了兩年以后。“看看歐盟這次反傾銷稅背后是什么就明白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嘗試,也就是說,如果這2年中國企業能忍受,那么第二步他們就會制定5年,前后等于是7年,中國鞋企就將輸得一塌糊涂!”因此,無論出于企業利益還是行業責任,“除了申訴,我們別無選擇”。王振滔強調,如果我們贏了,中國鞋企也可能會因此避免下一個5年的制裁。即使我們輸了,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畢竟我國加入WTO時間比較短,對國際游戲規則不是很懂,至少以后遇到此類問題會知道該怎么做。
溫州第二家準備向歐盟提起反傾銷訴訟的泰馬鞋業董事長廖躍也表示,不管官司是贏是輸,中國的鞋產業都應該站出來在另一層面的法律程序中繼續據理力爭,只有在法律程序中正面應對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長期關注和參與中國鞋企應對歐盟反傾銷的律師余盛興分析,此次堅持向歐盟提起訴訟的鞋企分別代表了行業中的3個方陣,均有充足的理由同歐盟不公正裁決據理力爭。廣東萬邦作為160家應訴企業中被抽樣調查的13家企業之一,在接受核查中一直以充分的證據積極進行抗辯,但由于歐方的不公正裁決,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待遇和分別稅率,此次上訴將進一步爭取其公正及合法的權益。廣東金履是國內唯一一家獲得了歐盟市場經濟地位的鞋企,但其對9.7%的反傾銷稅仍強烈不滿。對于金履提出的既然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如此高的反傾銷稅是以何種公式計算出來的質疑,歐盟至今尚未回復。因此金履仍然堅持到歐盟法院起訴,金履的訴求是希望將傾銷幅度最終降為零。溫州奧康和泰馬均屬上交了申訴資料而未被抽樣調查的企業,這些企業已經付出了較高的上訴成本,本有可能獲得市場經濟待遇,但歐方不僅沒有將其列入調查范圍,而且根本沒有閱讀其提供的相關資料,使這些企業完全沒有申訴機會。從這個角度講,歐盟的不公正裁決侵犯了我國大多數應訴鞋企的合法權利,奧康等中國鞋企必須通過起訴來爭取應有的權利和公正的待遇。
抗辯成本太高多數企業撤訴
記者日前致電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鞋分會,其負責人表示,商會作為行業組織,積極倡導和鼓勵企業站出來進行申訴,向歐委會表明各自的反對意見,但由于具體情況各異,仍然尊重企業自己的選擇。
據業內人士透露,訴訟時間太長、費用太高是多數鞋企放棄上訴的主要原因。由于歐盟法律并未對審理時限作出明確規定,加上舉證責任、調查等程序繁雜,訴訟至少需要兩年甚至四五年才能有結果,極有可能制裁已經結束,而法院訴訟結果還沒出來。而無損害抗辯訴訟費用低的大概幾十萬元人民幣,高的可能達到200萬元人民幣,聘請律師、整合材料等都需要資金投入。因此,即使最后勝訴,歐盟賠償的費用可能還不及訴訟費及其他費用。
另外,也有企業表示曾想過繼續抗辯,但考慮到反傾銷這種跨國官司程序相當復雜,能打贏的幾率非常小。而且企業參與前一階段的應訴主要是為了獲得更低的稅率,但此次上訴是狀告歐盟而欲推翻終裁結果,難度明顯加大,勝訴希望渺茫。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多數企業放棄了上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部分撤訴企業為降低損失,已經開始調整出口方向,把更多的產品銷往美國、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
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蘇超英表示,盡管在歐盟反傾銷終裁已塵埃落定的情況下,企業繼續上訴的收效難卜,意義卻不同凡響。目前鞋企起訴歐盟的勝敗結果已經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要通過上訴在國際上表達中國企業的聲音和積極的姿態,表明中國鞋企已經具備了通過法律渠道進行申訴抗辯,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另外,企業還應該通過申訴爭取到歐盟成員國內的相關鞋類產品零售、批發、進口商的支持,提前做好兩年后歐盟復審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