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橡膠聯盟鼓吹減產計劃 巨量資金搏殺天膠
瘋狂的橡膠花了一年時間在中國期貨市場畫了一個倒V字型的牛熊大反轉圖形。上漲和下跌在時間上也保持了驚人的一致性,各用了半年時間。而當這輪牛熊交替的行情再度回到17000元/噸時,市場上各類傳言紛至沓來。
近來,國際橡膠聯盟(IRCO)為了維護幾大產膠國利益,開始鼓吹與歐佩克類似的減產計劃。由于IRCO占有全世界近70%的橡膠產量,在橡膠世界里,其“指揮棒”的作用毋庸置疑。實際上,近來由印尼橡膠生產協會(Gapkindo)發起的減產活動,更是受到了泰國農業部門的歡迎。泰國聲稱的將要推遲幾周出口以及印尼所稱的明年減產10%的計劃都為目前的橡膠價格提供了支撐。
日本市場首先響應了這一減產的號召,接著各個市場也心領神會緊隨其后。伴隨著日本橡膠價格的上漲,整個現貨市場以及國內橡膠的價格也形成了一輪頗有氣勢的反彈行情。伴隨著這輪反彈行情的一個重要特征便是巨量的持倉。12月11日,上海期貨市場天膠合約總持倉首次突破3月20日的持倉手數,創下了近兩年半以來最高的持倉量84794手。如此高的持倉只能追溯到2004年7月的巨量交割時期了。
這不得不讓我們聯想到目前的資金實力與今年3月是多么相似,不少技術分析人士也開始將五浪理論運用于此,判斷最后第五浪是否已經完結。但我們看到了在巨量資金以及價格走勢背后的諸多不同點。
首先是巨大的成交量。近期天然橡膠的巨大成交量讓我們看到了多空博弈的激烈程度。12月12日收市后,橡膠市場的單日成交達到了495522手,該成交量位居中國橡膠期貨歷史上次席,同樣的天量只有在2003年4月8日出現過。可是天量的成交卻未得到天膠價格大幅走高的配合,這充分說明了近來資金近乎瘋狂地進入橡膠市場的搏殺行為,使市場緊張的氣氛像弦一樣被繃緊了。
市場上的多空激戰自11月27日便展開了。在此之前,國際橡膠研究組織(IRSG)發布了年底及未來一年看空天然橡膠的報告。11月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供應量931萬噸,需求量917萬噸,全球供應過剩達到14萬噸,相當于國內產量的近1/4。除了泰國以外,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與印度天然橡膠的供應充足打壓了天然橡膠的現貨市場。
占全球需求量1/4的中國卻顯現出了需求增長的不足,輪胎汽車產業的擴張受阻也令市場的需求跟不上供應的腳步。近期來襲的臺風并未對東南亞膠區造成損失,市場除了減產的消息外,真正意義上的供應緊張卻缺失了。
IRSG報告中所稱的國際天然橡膠庫存連續6個月的增長以及國內期貨市場64625噸的庫存對于現貨市場的壓力也是明顯的。國內農墾市場的現貨價格始終以16500-17000元左右價格成交,也表現出了國內SCR5天然橡膠的充裕程度。
這是一個資金充斥的市場,一個供應過剩的市場。在這個市場里,投機商們開始遠離天膠的基本面本質,靠著資金優勢推高橡膠市場價格。但這種行為存在巨大的風險,我們大可把原油作為前車之鑒,當資金經受不住基本面的壓力,高膠價將最終坍塌下來。當然,對于目前的橡膠市場,資金的瘋狂博弈將繼續進行下去。
- 上一篇:大連裘皮羊絨羽絨展低價策略引領平民消費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