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缺外銷單證報關人才
12月7-8日,2006首屆中國-南太經貿發展峰會召開。中國商務部﹑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等圍繞如何完善外貿投資環境展開討論。中國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出口市場之一,越來越多的國家展開了與中國的外貿進出口合作。根據WTO協定,明年中國很多行業將對外全面開放,中國的對外貿易正在經歷又一個黃金時期。據預測,今年年底至明年,外貿人才的招聘將進入高峰期。
人才需求增長明顯
相比IT、通訊、制造、電子等幾大行業的常年海量招聘,外貿行業招聘只能算是“小打小鬧”。然而從人才需求走勢看,該行業需求增長非常明顯。數據顯示,按目前的發展速度,5年內國內擁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企業將達到36萬家,是現在外貿企業數量的兩倍。按每家新增企業僅需10位外貿專才計算,就需180萬人。
記者發現,外貿行業近階段招聘頻率明顯比以往密集,每隔1-2 個月,虹口足球場、光大、中山西路等固定市場就會舉行外貿行業專場招聘會。近期,上海紡織集團等一批老牌企業也加入到如火如荼的校園招聘,希望吸收優秀的年輕外貿人才,更有一些采購公司意圖招聘應屆生做外貿方面的管理培訓生,為企業培養接班人。
不重學歷重證書
多家公司招聘負責人表示,相比于其他高科技行業的高學歷要求,外貿行業依舊不重學歷重證書。應聘者一般擁有大專、本科學歷即可入門,有些職位中專也行,但職業資格證書卻是重要的評價標準。目前跟單、報關員等相關證書通過率低,有證書者月薪一般可達4000-5000元以上,而沒有證書從事同樣崗位,工資就要差一截。尤其是國有的外貿公司,更看重證書,一些外資公司上海辦事處和私營企業會稍有放寬。
英語流利也是入行的前提。我國大多外貿針對歐美,流利的英語和溝通能力、了解不同國家人做生意的風格非常重要。同時,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外貿合作的頻繁,懂得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德語等小語種的人才有更強的競爭力。
“老三樣”人才普遍缺乏
記者在近日一場外貿人才招聘專場上了解到,市場上對外貿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銷、單證、報關“老三樣"上。雖然這三類是基礎崗位,但對經驗的要求、對實務技能的掌握等門檻,讓人才數量增長緩慢。就算是本科生、研究生,入行后一般也得從單證操作員等基礎崗位做起。
外銷員是外貿企業中從事進出口貿易磋商、談判、簽約等工作的人員,有時可能還要兼顧運輸、保險、報關、報驗等業務。這類人員通常需國際貿易及相關專業畢業,英語流利,有國際貿易經驗,熟悉海外市場,熟悉國際貿易流程,具備良好的市場開拓能力。單證員需要熟悉買賣雙方及運輸、保險、海關、商檢、銀行、港口等多方面狀況,通過國際貿易單證制作保證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對業務熟悉程度高、出錯率低是單證員的衡量標準。報關員則要代表所屬企業向海關辦理進出口貨物報關、納稅等事務,據了解上海持有全國通用的《報關員資格證書》的不到1萬人,而上海現有自主報關和代理報關企業2萬多家。
記者觀察發現,行業對這三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且有一定年限的實務操作經驗,能講流利的英語,還要持有“國家頒發的資格證書”。
高端人才挖角成風
除了跟單、外銷、報關等崗位外,高端人才更是企業爭相挖角的對象。比如外貿經理、出口營銷經理等,很多企業開出高價,卻一將難求。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口企業和外貿公司對中層業務、管理人員需求量較大,尤其是外貿經理。外貿業務涉及海關、物流、客戶等方方面面,每個國家的市場需求千差萬別,靈敏捕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信息、行情走向非常重要。外貿經理要有豐富的項目運作經驗和客戶資源,能夠獨立承擔外貿業務,統籌各個業務環節,協調多方關系。那些積累了幾年操作經驗和人脈關系的外貿經理,往往是各個公司的業務骨干,也是業內挖角的對象。
出口營銷管理人才要對海外市場進行深入研究,為公司及產品選擇有潛力的目標市場,制訂有效的出口營銷整體策略,運用各種營銷渠道、專業手段幫助國內企業角逐國際市場,隨后還要負責建立和鞏固與國際買家的關系,提高投資回報率等。這類人才幾乎還是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