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勞動用工市場:讓務工者滿意
2006-12-02 16:35:00 來源:卓博人才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寬敞明亮、嶄新整潔的房間,配套齊全的生活設施,走進位于揚州市開發區的臺資企業川奇光電,仿佛走進了一處星級公寓。11月16日,記者在該公司生活區看到,這個共有2100多名外地員工的企業,生活設施之好令人吃驚:每個宿舍都有空調、淋浴房、洗漱間、寫字臺、衣柜等,24小時供應熱水,這樣的住宿條件,每個員工每月只需交60元的費用,且不收水電費;生活區里,卡拉OK廳、健身房、影視廳、網吧、話吧、超市、美容美發廳、醫務室等應有盡有,而且收費很低。例如,包一個卡拉OK廳每小時只收5元且不限人數,進健身房和影視廳都是每人收1元不限時;食堂條件就更不用說了,老板、管理干部與普通員工在同一個食堂就餐,一樣的伙食標準,普通員工每人每月收60元伙食費,公司補貼300元。記者問了幾個山東、河南來的小姑娘,得知她們在廠里干一個月,扣除吃住費用,一般能凈掙1200—1500元。
據陪同采訪的揚州市勞動部門領導介紹,這是該市目前員工工作、生活條件最好的一家企業,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還鬧過一個“笑話”:去年9月高考錄取結束后,揚州市勞動部門在外省建立的勞動力輸出基地湖南岳陽市君山區的一家職業學校從當地高考落榜生中招收了一批人進行了技能培訓,后經川奇光電考核錄取了135人,準備到揚州來務工。學生外出之前,該校校長不放心,特地到公司實地察看一番,并拍成錄像帶回去放給學生家長看。沒想到幾位家長把校長打了一頓,罵他是個大騙子,說我們這里大學生公寓、公務員宿舍都沒有這么好,學校為了賺錢,花言巧語騙學生外出打工。給這樣一鬧,只有28人前去報到。這些“勇敢者”到現場一看,發現實際情況比老師講的還要好,喜出望外,紛紛打電話回去告訴同學,動員他們前來打工。
這是揚州市著力營造和諧、良好的務工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共青團中央、農業部、勞動保障部、扶貧辦、教育部等7部委聯合授予揚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對勞動部門來說這是一種最高榮譽。國家勞動部門的一位領導說,全國勞務輸出基地的典型很多,但勞務輸入基地的典型一直找不到,揚州這個典型可謂名副其實。據介紹,勞動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規范標準就是參照揚州市的做法制定出臺的。
揚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潘建民介紹說,近年來,國內外資本由蘇南向蘇中轉移,揚州成為承接國內外資本投資的熱點地區,由此帶來了揚州市勞動用工市場的一個大變化,從原來著名的勞務輸出大市變成了勞務輸入大市,大量招商引資項目陸續開工,急需大量員工,縫紉工、電子裝配工、服務員等熟練工短缺成為讓勞動部門最著急的一件大事。面對嚴重“民工荒”和國內各勞務輸入基地的激烈競爭,揚州市提出,誰能吸引務工者,誰就能吸引投資商,營造和諧良好的務工環境,讓外來務工者滿意就是最好的投資環境。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揚州市勞動部門今年推出了五大舉措以進一步改善務工環境:一是零收費服務,務工者從求職到上崗由勞動部門全程服務,不收一分錢費用;二是在全省率先實行務工者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全部交納,不交齊五大保險企業不得招工;三是規范用工,企業用工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一旦接到侵權舉報,勞動部門立即上門嚴肅處理;四是加強對務工者勞動技能培訓。今年全市共拿出2300多萬元對務工者進行技能培訓,務工者在揚州不但能掙到錢,還能學到技術;五是政府與企業聯動,改善務工者尤其是外來務工者勞動和生活環境。
除了這些硬措施外,勞動部門還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保姆式服務做法,力求打造“讓家長放心、打工者安心、用工單位稱心”的“三心”務工環境。比如,不少家長對子女到外地打工不放心,揚州市勞動部門就讓外地輸送單位派老師或學生代表先來揚州用工企業實地察看以后再作決定;勞動部門還與中集通華公司、新友寶華公司等用工企業約定,外地務工者首次來揚州路費和體檢費由企業支付,當地還可派2個人陪送并跟蹤考察半個月,這段時間的生活費用也由企業支付,如果后來務工者不想干了,企業還支付回家路費;外來民工一到揚州上班,勞動部門給他們發一封信,告訴他們有關注意事項,有問題找什么部門什么人反映,還在外來員工集中的大企業宿舍區設意見箱,勞動部門派人定期開箱處理。
有些外來投資企業以前片面強調嚴格管理,對員工人性化關懷不夠,導致員工紛紛跳槽。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管理者意識到,人不同于機器,外來民工前來打工,不僅想多掙錢,還希望得到尊重、受到關心、感到溫暖,于是紛紛推出各種人性化管理措施:創利皮革公司原來勞資關系很緊張,員工投訴、跳槽甚至罷工不斷。勞動部門上門調查后認為,企業管理太嚴,缺乏人性化關懷,比如,該企業因生產工藝要求,即使在夏天車間也不能用空調,但企業卻要求員工必須穿工作服工作。經勞動部門耐心做工作,老板同意在車間裝上了電風扇,并允許高溫季節職工在車間上班穿背心。受此事啟發,企業每月還召開一次職工座談會,老板親自參加聽取意見;川奇光電有員工向勞動部門反映吃不慣揚州伙食,勞動部門及時與企業協商改進,將北方人愛吃的水餃、面條以及湖南、四川人愛吃的辣椒擺上了餐桌;揚州第一食品公司引進外地民工到廠后,廠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每個人免費用廠里的電話給家里打個電話報一聲平安,過年時廠里派車將外地員工送回家鄉,每人還送一箱廠里生產的五亭包子。這個企業開出的工資并不高,但這些富有人情味的做法給員工一種家的溫暖,照樣留住了外地員工。
據陪同采訪的揚州市勞動部門領導介紹,這是該市目前員工工作、生活條件最好的一家企業,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還鬧過一個“笑話”:去年9月高考錄取結束后,揚州市勞動部門在外省建立的勞動力輸出基地湖南岳陽市君山區的一家職業學校從當地高考落榜生中招收了一批人進行了技能培訓,后經川奇光電考核錄取了135人,準備到揚州來務工。學生外出之前,該校校長不放心,特地到公司實地察看一番,并拍成錄像帶回去放給學生家長看。沒想到幾位家長把校長打了一頓,罵他是個大騙子,說我們這里大學生公寓、公務員宿舍都沒有這么好,學校為了賺錢,花言巧語騙學生外出打工。給這樣一鬧,只有28人前去報到。這些“勇敢者”到現場一看,發現實際情況比老師講的還要好,喜出望外,紛紛打電話回去告訴同學,動員他們前來打工。
這是揚州市著力營造和諧、良好的務工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共青團中央、農業部、勞動保障部、扶貧辦、教育部等7部委聯合授予揚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對勞動部門來說這是一種最高榮譽。國家勞動部門的一位領導說,全國勞務輸出基地的典型很多,但勞務輸入基地的典型一直找不到,揚州這個典型可謂名副其實。據介紹,勞動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規范標準就是參照揚州市的做法制定出臺的。
揚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潘建民介紹說,近年來,國內外資本由蘇南向蘇中轉移,揚州成為承接國內外資本投資的熱點地區,由此帶來了揚州市勞動用工市場的一個大變化,從原來著名的勞務輸出大市變成了勞務輸入大市,大量招商引資項目陸續開工,急需大量員工,縫紉工、電子裝配工、服務員等熟練工短缺成為讓勞動部門最著急的一件大事。面對嚴重“民工荒”和國內各勞務輸入基地的激烈競爭,揚州市提出,誰能吸引務工者,誰就能吸引投資商,營造和諧良好的務工環境,讓外來務工者滿意就是最好的投資環境。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揚州市勞動部門今年推出了五大舉措以進一步改善務工環境:一是零收費服務,務工者從求職到上崗由勞動部門全程服務,不收一分錢費用;二是在全省率先實行務工者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全部交納,不交齊五大保險企業不得招工;三是規范用工,企業用工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一旦接到侵權舉報,勞動部門立即上門嚴肅處理;四是加強對務工者勞動技能培訓。今年全市共拿出2300多萬元對務工者進行技能培訓,務工者在揚州不但能掙到錢,還能學到技術;五是政府與企業聯動,改善務工者尤其是外來務工者勞動和生活環境。
除了這些硬措施外,勞動部門還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保姆式服務做法,力求打造“讓家長放心、打工者安心、用工單位稱心”的“三心”務工環境。比如,不少家長對子女到外地打工不放心,揚州市勞動部門就讓外地輸送單位派老師或學生代表先來揚州用工企業實地察看以后再作決定;勞動部門還與中集通華公司、新友寶華公司等用工企業約定,外地務工者首次來揚州路費和體檢費由企業支付,當地還可派2個人陪送并跟蹤考察半個月,這段時間的生活費用也由企業支付,如果后來務工者不想干了,企業還支付回家路費;外來民工一到揚州上班,勞動部門給他們發一封信,告訴他們有關注意事項,有問題找什么部門什么人反映,還在外來員工集中的大企業宿舍區設意見箱,勞動部門派人定期開箱處理。
有些外來投資企業以前片面強調嚴格管理,對員工人性化關懷不夠,導致員工紛紛跳槽。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管理者意識到,人不同于機器,外來民工前來打工,不僅想多掙錢,還希望得到尊重、受到關心、感到溫暖,于是紛紛推出各種人性化管理措施:創利皮革公司原來勞資關系很緊張,員工投訴、跳槽甚至罷工不斷。勞動部門上門調查后認為,企業管理太嚴,缺乏人性化關懷,比如,該企業因生產工藝要求,即使在夏天車間也不能用空調,但企業卻要求員工必須穿工作服工作。經勞動部門耐心做工作,老板同意在車間裝上了電風扇,并允許高溫季節職工在車間上班穿背心。受此事啟發,企業每月還召開一次職工座談會,老板親自參加聽取意見;川奇光電有員工向勞動部門反映吃不慣揚州伙食,勞動部門及時與企業協商改進,將北方人愛吃的水餃、面條以及湖南、四川人愛吃的辣椒擺上了餐桌;揚州第一食品公司引進外地民工到廠后,廠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每個人免費用廠里的電話給家里打個電話報一聲平安,過年時廠里派車將外地員工送回家鄉,每人還送一箱廠里生產的五亭包子。這個企業開出的工資并不高,但這些富有人情味的做法給員工一種家的溫暖,照樣留住了外地員工。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職場“夫妻派”該不該?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