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應注意成“名”不離“民”
日前,在泉州舉行的一場名牌研究論壇會上,華僑大學法學院羅大鈞教授指出,時下不少名牌產品存在“一成名就漲價”的現象,他提醒企業界應注意成“名”不離“民”。這一觀點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名牌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近年來,“名牌熱”在中國大地上迅速興起,從政府制定名牌戰略,消費者追逐名牌產品,到企業群起爭創名牌,形成了一股“名牌旋風”。追求名牌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進步,也成為一個時代進步繁榮的象征。名牌無疑成了企業占領市場的制高點,成為企業競爭勝負的重要籌碼。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陷于名牌消費的“誤區”之中。一件不起眼的T恤,打上名牌商標,馬上熠熠生輝;一瓶普通的香水,有了名牌認同,立即顯得魅力四射、香型誘人。心理學家解釋說,這是心理學上所稱的“暈輪效應”,也即所謂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名牌效應常常會使人意亂情迷。使用價值之外的附加值消費,是許多消費者有意無意的炫耀資本,是消費者攀比心態的寫照。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出于追求品質、講究身份而逐漸認同了名牌產品。然而,在名牌消費的時代,我們也時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名牌?實在消費不起!”人們發現,許多名牌產品好比走紅的明星,一成名就漲價,一漲價就讓你有種望塵莫及的感覺。
羅大鈞教授指出,現在有些名牌往往與高消費聯姻,一成名牌就盲目抬高價格,80元一雙的皮鞋漲到500元一雙,30元的領帶上升到180元,100多元一套的服裝能漲到1000多元,似乎價高就是名牌的標志。實際上,中國的高消費群體畢竟是少數,廣大消費者喜歡名牌,但并不喜歡高價。面對離譜的價格,人們往往只能敬而遠之。
- 上一篇:奧康尋求反傾銷突圍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