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老字號:穿新鞋走新路 老美華“走遍天下”
近日,商務部發布了《關于認定第一批“中華老字號”的通知》,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430個,涉及全國27個省市。在新鮮出爐的名單中,天津30家老名牌入選,老美華榜上有名。老美華在天津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鞋店老字號,始建于1911年。
天津制鞋行業歷史悠久,百年前的商業街云集著經營皮鞋的“沙船”,經營緞面鞋的“金九霞”以及經營膠鞋的“惠利”,現在要尋找這些企業的蹤影已經非常困難,曾經輝煌的鞋業老號大多淡出歷史舞臺。
然而,“老美華”,一家專門經營纏放足婦女“三寸金蓮”的特色鞋店,在封建纏足制度被廢除后,“踩”過了百年滄桑,經歷了從創業、發展、萎縮、到再發展等幾個重大歷史階段,踏出了自己的道路。
戰略篇:發展擴張先人一步
上點年紀的天津人基本都知道,老美華是以專門經營纏放足鞋等特色鞋聞名于世的。一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老美華一直在它的誕生地——天津南市那間25平方米的“一間樓”(南市口和平路74號)里接待南來北往的顧客。由于老南市地區拆遷改造,老美華一直想以此為契機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2000年,老美華從南市一間25平方米的門市部走出去發展到目前全市5個直營店,全國70家店中店、專賣店、加盟連鎖代理,直營店面積超過600多平方米”,老美華鞋業服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房樹英談起老美華的發展歷程感慨萬分。
員工們誰也不會忘記,企業邁出擴張第一步所付出的艱辛。企業發展見證人、現任老美華鞋業服飾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的王潔民回憶,“2000年,和平路要擴建商業步行街的消息傳出后,老美華股東預感到機會來了,于是先后八次給主管部門寫信,多次找市區領導申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終于把和平路192號270平方米的‘黃金’店鋪盤了下來!
一年后,老美華購置了和平路207號,位于正興德、亨得利兩家老字號中間的44平方米店面;緊接著,購入和平路198號225平方米的店面,就是現在坐落在金街的老美華服裝店;古文化街改造,老美華人再次看到了機遇,在天后宮后身租下了26平方米的店面;隨著塘沽商業街的建設,老美華在塘沽商業街和外灘中間的黃金地段租下200平方米的店面,并在楊柳青商業街買下132平方米的底商。
房樹英說,“要想發展壯大就要在戰略決策上先人一步,如果別人站在第一個臺階看問題,我們就必須站在第三個臺階;如果別人站在第三個臺階,我們就必須站在第五個臺階甚至第八個臺階!
房總介紹,相當一部分老南市的字號沒能事先找好店鋪,也沒有為今后發展作空間儲備,現在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當初老美華先人一步購置房產,為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據悉,截至2005年,老美華銷售額達到1548.6萬元,同比增長54.9%;創利稅85.7萬元,同比增長53.1%人均年收入3萬元同比增長30.4%。
“好的發展得益于好的戰略,好的戰略是在發展中形成,需要不斷變化、不斷完善”,房樹英以老美華發展加盟店為例說道,“以前老美華的戰略是以金街為總部,發展直營。但市場不會按你的預期發展,電視劇《喬家大院》播出后,全國出現很多便鞋坊,喬家大院便鞋坊、老北京便鞋坊、鄭州便鞋坊等等鋪天蓋地”。
于是,老美華隨行就市,在網上發帖子,“加盟費1萬元,保證金5000元,即可加盟,附送七套牌匾”。老美華的新戰略是讓加盟商占領市場,快速擴大老美華品牌的市場占有率。
市場是檢驗戰略的唯一標準,戰略一變,形勢出現“大逆轉”。老美華迅速地在天津市內六區,甚至薊縣、寶坻建起了加盟店,并把觸角伸向河北、廣東、陜西、新疆等地,占領全國市場。房樹英介紹,“老美華鞋的年批發金額也從300多萬元一躍增加到1500多萬元”。
記者來到位于本市大沽路369號的一家加盟店,經理張文學介紹道,“我們2006年7月加盟老美華,9月底正式營業70多平方米的店面經營著一千余種老美華的商品,月營業收入比預想的要好,現在顧客盈門”。這家店面周邊高檔寫字樓較多、居民文化品位較高,針對這一特點,店內引進了老美華的中高檔產品,市場前景看好。
產品篇:深耕市場拓展產業鏈
對于老字號的發展,天津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王興化認為,“對于老字號來講,最大的優勢在于其獨特的產品和無形資產。產品的獨特性使得老字號的生存能力加大,這也是老字號們在昔日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獨占鰲頭的原因”。
老美華產品的制作工藝經過上百年的錘煉,在老美華從事產品開發多年的郭東賢師傅告訴記者,“選料上,老美華千底布鞋鞋里選用新白布,鞋面采用瑞蚨祥的面料;工藝上,要完成粘、拉、調、配、套、沿、绱、排8道工序。鞋底十四層,納底每平方寸是九九八十一針;驗鞋上,老美華嚴格遵循‘一正、二要、三不、四凈、五平、六一樣、七必須、八一定’!惫鶐煾嫡J為,正是對產品質量的孜孜以求、對制作工藝的精益求精,使老美華在過去近一個世紀里長盛不衰。
“但優勢也可能變成老字號繼續發展的包袱。社會變遷,原來的有些做法已經不再適應當今的市場需求,而且環境瞬息萬變,使得產品的生命力變得脆弱了許多,改變就變得尤為重要了”,王興化認為。
近些年,老美華一直在“求新”、“求變”,據郭東賢介紹,“我們請來鞋行的能工巧匠30多人,研究各種腳型,設計出30多種楦型。在鞋的款式上,增添了平跟、坡跟、方跟鞋,鞋型上向時尚的方口、斜口、圓口邁進,幫面突破了傳統的純毛、毛呢、平布、綢緞,出現化纖、帆布、牛仔布、皮革等,并加入了編花、串條、綴花等工藝”。
不僅在鞋的樣式上“求新”,而且還在鞋的功能上“求變”。老美華研發出各種適合現代人的功能鞋。比如有保健功能的,晨練鞋、敬老鞋、踏石鞋、散步鞋、孕婦鞋、防滑鞋;還有適合駕車一族的鞋,適合現代白領出差可攜帶的拖鞋;緊跟時代的龍鳳婚慶鞋、老壽星鞋。正像房樹英說的,“按現代人的生活水平研究市場,勇于創新,這個市場永遠有開發不盡的資源!
“擴大品牌內涵,一定要拓展產業鏈,不能只發展單一產品”,老美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就是“針對巨大的中老年市場,從鞋發展到服飾,再發展到各種老年用品、服務”。
老美華建立了自己的服飾研發部,一方面要研發傳統風格的服飾,一個方面要研發符合現代中老年人需要的新服飾。對此老美華主管服裝的經理助理劉艷如解釋道,“在服飾的開發上,我們定了八個字的方針‘深解人體,緊跟時尚’。深解人體,就是根據老年人特殊的身體構造,胯大、胸大,研發適合中老年人的服飾。緊跟時尚是因為現代中老年人更愛美,服飾也要更漂亮,穿著還要更舒適”。
在老美華人的不斷努力下,服飾逐步成為老美華的又一個招牌產品。在前不久天津市舉辦的第三屆民間藝術博覽會上,老美華推出的100多套針刺機繡盤龍、蝴蝶、牡丹花樣的改良唐裝,受到中外友人的喜愛,樣品都被搶購一空。
服飾產業的成功“拓疆”讓老美華人信心十足,目前老美華正利用新購置的楊柳青商業街底商建“老年保健中心”,向老年人提供包括定制特型鞋、帽、服飾等在內的新型服務。
“等這件事干成后,老美華還有一個大動作”,房總披露,“老美華準備建一個精品店,走高端路線,傳統工藝、手工縫制、特殊定制,面向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及婚慶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