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部分國家皮革工業發展狀況分析
皮革工業發展狀況分析
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的十年時間中,世界皮革制造工業發生巨大的變化,往日不發達國家向歐、美發達國家提供生產原料的日子已成歷史!以中國、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國等亞太區重要皮革生產國有了更新、更大的發展;以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皮革工業,因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勞動費用不斷增長以及原材料匱乏等問題的困擾而逐年萎縮;以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為代表的美洲皮革生產國家以其原料皮資源優勢,較先進的制革技術等,與亞洲皮革生產國家形成競爭陣勢;非洲地區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但皮革工業發展緩慢,是世界部分國家皮革業對外發展投資的最佳地域和必爭之地。
目前亞洲地區是世界皮革制造中心,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53%,原料皮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40%;以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德國和葡萄牙為代表的歐洲地區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27%,原料皮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18%;北美和中美地區的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10%,原料皮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17%;南美洲地區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8%,原料皮生產量占世界總生產量的13%。
亞太區現已成為世界皮革生產中心。那么,往日的皮革生產強國現在狀況如何?而今飛速發展的亞太區制革工業的發展近況又如何?經過對世界主要皮革生產國的摸底,在皮革展覽會期間采訪各國皮革工業協會和相關機構、走訪西班牙、墨西哥、土耳其駐華使館、查找和翻譯有關中外資料等,最后整理如下諸國皮革工業發展狀況資料,僅供參考。
一、西班牙皮革工業
制革是西班牙擁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業,最早起始于幾個世紀以前,是從純手工的作坊式工業逐步發展為現今的高科技產業。2004年,西班牙皮革工業從業人數超過10.1 萬人,工業總產值為62.40億歐元,占西班牙國工業GDP的13%,出口額達到27.81億歐元。皮革工業貿易順差為2.94億歐元,貿易成交率為111.8%。西班牙制革工業由168家制革工廠所組成,主要分布在加泰羅西亞、巴倫西亞、馬德里和馬西亞四大制革大區。皮革品種主要分三個類別即牛皮革、羊皮革和其他皮革(山羊皮革、豬皮革、兔皮革和爬行動物皮革),分別占50%強,為33%和15%。
西班牙皮革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洲,2004年的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55%,主要出口國家是意大利、法國、香港特區、葡萄牙、土耳其、中國、德國、英國、摩洛哥和羅馬尼亞,西班牙產的皮革產品,因設計時尚,技術含量高等優點,特別是生皮質量上乘,所以,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良好聲譽。
西班牙皮革工業包括五個專業行業。我們通過真實的數據資料,客觀評價制革工業在西班牙國民經濟中所占的地位,尤其對制革工業的出口情況作較為詳細的敘述。
1、生產
制革工業在西班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業,它起源于原始的手工業,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變化,發展成為當今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工業。
根據原料皮的不同,制革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分支:牛皮、綿羊皮(毛皮和非毛皮)、山羊皮、其他種類皮如豬皮、兔皮和爬行動物皮等。此外,根據成品革用途的不同,皮革行業又可以分成多個不同的分支。西班牙的皮革絕大多數用來加工皮鞋,其次為皮革服裝、皮革制品和裝飾用品。西班牙迅速崛起的制鞋工業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制革行業的發展,而其西班牙國內對于皮革服裝、皮革制品和裝飾用品的需求則十分有限,因此,此類成品皮革大多銷往國外市場。
2、原料皮
牛皮 根據鞣制方法的不同,牛皮成品革又分為植鞣革和無機(礦物)鞣革。植鞣革的特點是革身較硬,強度較好,主要用來加工鞋底和部分皮革制品。相比之下,無機(礦物)鞣革就顯得豐滿、柔軟而富有彈性,主要用于鞋面革以及皮革制品、裝飾品和皮革服裝的加工。
綿羊皮 根據加工過程中是否帶毛,綿羊皮又分為綿羊毛皮和綿羊革(無毛)。綿羊毛皮即雙面革,是西班牙享譽世界的產品之一,這歸功于西班牙優質的美利奴羊原料皮和與之相配套的先進的加工技術。雙面革主要用來加工皮革服裝,其次是鞋里。而綿羊革(絨面革,納帕革和油鞣革)則主要用來加工皮革服裝、手套、鞋里和一些清潔用品。
山羊皮 山羊革主要用于制鞋,一小部分用于加工皮革制品和皮革服裝。西班牙的亮面小山羊革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聲譽。山羊皮的加工方法緊隨時尚的腳步,因此,不斷變化的皮鞋流行趨勢引導其走向多元化的生產模式,這也是山羊皮加工行業的一大特點。
其他種類的皮 豬皮在西班牙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主要用來加工皮革制品、皮革服裝和鞋里。近年來,人們對兔皮明顯產生了好感,因此,市場對兔皮的需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好勢態。而爬行動物皮則由于受其種類和數量的限制,主要用來加工成皮革制品和皮鞋。
3、優勢和劣勢
(1)優勢
a)原皮優勢:西班牙的原料皮,尤其是美利奴羊皮、entrefino羊皮和山羊皮以其無與倫比的質量而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聲譽。
b)專業技能優勢:制革工業在西班牙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制革專家不懈努力下,先進的技術工藝層出不窮,目前制革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高科技水平的現代化工業。
c)科技水平優勢:西班牙制革工業有領先的科學技術作后盾,在某些領域里尤其是雙面革的加工開創了技術革新的先河。此外,西班牙在制革清潔工藝和減少制革廢棄物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力求有所突破。現在越來越多的制革企業已經拿到了ISO 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同時對ISO 14 000國際環境體系認證的申請也正在進行中。
d)設計風格的優勢:一直以來,西班牙制革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而聞名世界,無論是在皮革的設計風格、顏色的搭配、皮革的紋路和質地方面,還是在涂飾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因此,皮革設計師為皮鞋、皮革服裝、皮革制品和裝飾品工業不斷地量身定做出多種款式新穎的皮革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吸引了眾多國家的眼球。
e)親近市場優勢:一種暢銷的皮革不僅要符合市場的潮流趨勢,更重要的是要反應消費者的心聲,這兩方面在西班牙的皮革中得到了完美的結合,這是其本國制革行業緊密聯系市場的結果。
f)工業的整體性優勢:西班牙制革企業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生產體系,即從原料皮到成品革的生產過程。這種生產整體性一方面可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信譽,另一方面也可增添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信心。
(2)劣勢
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西班牙制革工業存在的劣勢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優質原皮資源短缺
一直以來,西班牙的山、綿羊皮以其上呈的質量和優異的性能暢銷市場,但由于原料皮資源緊缺,導致價格居高不下。而牛皮原料皮也明顯供應不足,大多數企業都要靠進口來滿足生產的需要。總的來說,西班牙制革業的優質原料皮資源相對比較緊缺。
2)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競爭
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競爭勢力對西班牙制革工業是頗有威脅的。此外,發展中國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也是西班牙所望塵莫及的。
3)依賴于潮流趨勢
就像皮革服裝離不開雙面羊毛革、皮鞋與亮面小山羊革密不可分的道理一樣,西班牙制革工業只能貼上時尚的標簽,時刻走在潮流的前沿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4)面對國際風波免疫力低下
西班牙制革工業對于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競爭顯示抵抗力明顯不足,尤其是當西班牙皮革同時卷入二、三個市場糾紛時,西班牙皮革工業往往會顯得不知所措,無從應對。
5)環境壓力
迫于環境法規的壓力,西班牙制革工業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緩解本行業帶來的污染。而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中,環境立法卻并沒有如此嚴格,這在無形之中又增加了這些國家的競爭力。
4、制革工業規模及生產概況
截至2004年,西班牙制革工業現有職工企業168家,從業人數大10.1萬人。(見表4)據透露,2004年,世界經濟一度進入衰退期,西班牙制革工業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從2001年開始,歐盟對皮革的需求就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這對西班牙的制革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專業行業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沖擊。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4年西班牙的牛皮產量(以面積計)約下降6%,牛皮總產值下降了10%;綿羊皮(無毛)的生產情況也不容樂觀,產量(以面積計)下降了6%,總產值下降了13%;山羊皮(主要用于制鞋工業)的產量(以面積計)下降了7%,總產值約下降了10%;而帶毛綿羊皮即雙面革的產量(以面積計)下降了14%,總產值下降了19%。這種蕭條的經濟狀況也制約了雙面革的出口,2004年雙面革的出口量(以張數計)下降了26.28%,出口額下降了28.78%。與此同時,不同種類皮革制品的產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皮革制品總產量下降了7%(以面積計),總產值下降了12%。
5、對外貿易
2004年西班牙的皮革工業整體處于下滑態勢,成品皮革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同樣的命運。2004年西班牙成品皮革出口總額為3.18億歐元,與2003年相比下降了11%;進口額為3.07 4億歐元,與2003年相比下降了8%;貿易差額(1.04億歐元),成交率繼續保持在103.4%。
自2001年以來,西班牙制革工業經歷了大范圍的結構調整,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變革,尤其是歐洲制革企業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主要是由于發展中國家制革工業的迅速發展導致世界皮革及其制品產量大幅度增漲的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勞動成本較低,環保壓力相對小,國家政策對制革行業的限制也沒有歐洲國家嚴格,因此,制革企業在勞動力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費用相對就低得多,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他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然而,當前的危機并不只是市場的危機,正如西班牙制革業所指出的那樣,世界市場對皮革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因此,可以說皮革工業正在經歷一場劃時代的變革。此外,物價、流行時尚、美元匯率以及在產品銷售領域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都使制革業陷入了一種艱難的境地,據預測,這種局面還將持續3-5年時間。西班牙制革工業在這場危機中舉步維艱,成品革出口總額下降了11%,而出口量(以重量計)則上升了2%。
雙面革和牛皮革的出口受到了重創,出口額下降了29%,出口量(以重量計)下降了26%;牛皮出口額下降了10%,出口量(以重量計)下降了7%;由于國外市場對綿羊皮需求量的增長導致綿羊皮的出口額增長了13%,出口量(以重量計)增長了35%;山羊皮的出口額下降了8%,出口量(以面積計)下降了3%;而市場對豬皮的需求則明顯呈現上升趨勢,豬皮出口額增長了68%,出口量(以重量計)增長了42%。以上數據充分說明,由美元貶值引起外匯匯率變化,加之國際市場的需求減弱,使成品皮革的價格呈現不斷下滑的走勢。
a)成品革主要出口市場
如前所述,西班牙皮革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洲,其出口量占其總出口量的70%。
一般講,歐洲四大國家-意大利、法國、葡萄牙和土耳其是西班牙成品皮革的主要的出口國,其出口總值占其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與此同時,香港市場購買力增長了12%,有望超過葡萄牙而擠入前三名。對于西班牙來說,香港和中國是僅次于歐盟,是主要的成品革出口國。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摩洛哥的購買力增長了73%,這主要歸功于其對于綿羊皮的需求大幅度增長。此外,羅馬尼亞的購買力也增長了21%,躍居出口國第十一位。
b)原料皮主要出口市場
按原料皮品種劃分重要出口市場的話,法國,葡萄牙和香港蘭個國家和地區是西班牙主要牛皮出口國,羅馬尼亞增長了16%,位居西班牙原料皮出口國的第七位。
在經歷了2002年的大幅度下滑后,西班牙的綿羊皮出口在2003年里略有回升,而在2004年則呈現喜人的勢頭,出口額增長了13%,出口量(以重量計)增長了35%。具體來說,出口到摩洛哥的綿羊皮增長了2.179%,而對歐盟的出口則增長了18.3%。雖然香港對綿羊皮的購買力下降了11%,但由于它基數較大,仍然位居綿羊皮出口國的第二位。
在西班牙眾多的山羊皮出口國中,只有香港的出口額呈現上升的趨勢,而香港也因此代替法國成為繼葡萄牙和意大利之后的西班牙第三大山羊皮出口國。
前面已經提到,西班牙雙面革出口2004年受到較大的沖擊,意大利和土耳其這兩大出口國的購買力分別下降了38%和27%,與之相反,香港的購買力則增長了13%,因而超過法國(購買力下降了36.8%)成為西班牙第四大雙面革出口市場。
關于成品革進口,2004,西班牙的成品革進口額下降了8%,意大利、印度和中國是三個主要供應國。其中,意大利的進口額就占48%,因此,意大利毫無疑問的成為西班牙成品革的最大供應國,唯一例外的是尼日利亞是主要的綿羊皮供應國。
- 上一篇:四季度合成橡膠價格將小幅走低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