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爾夫20年經驗 人才先行巨星效應球場公眾
“一個小白球有什么好玩的?好半天打一桿,一場球居然要打好幾個小時!”21年后,回憶第一次接觸高爾夫的場景,陳朝行記憶深刻的不是那個小白球,當天是深圳第一家高爾夫俱樂部——深圳高爾夫俱樂部(以下簡稱“深高”)開業典禮,陳朝行真正感興趣的是那個喝清酒的木匣子。深高是中日合資企業,開業典禮上喝的是日本清酒,那個木匣子特別精致,很有藝術氣息,陳朝行保留了那個印有深高開業紀念的木匣子直到今天。那是1985年10月26日,陳朝行當時的身份是深圳市副市長周鼎的秘書。在當天的開球儀式上,中方嘉賓十有八九打空,日方嘉賓基本是百發百中。
1995年,深圳球會之間已經開始了競爭。有了10年歷史的深高球場發現了自身的問題,三個9洞,球道又寬又直,缺乏變化和挑戰性,連果嶺上的草皮都長達5毫米,噴灌系統也麻煩多多。那一年夏天,深圳下了一場大雨,積水淹沒了球道,然后開始腐爛。陳朝行在這個時候成為深高的總經理。深高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一方面是硬件,一方面是軟件:深高和深圳其他幾家高爾夫俱樂部一樣,缺乏專業經營管理人才,長期以來都是靠引進境外經營管理人才,這樣成本巨大。
深圳市的很多高爾夫人士開始呼吁政府在高校中興建高爾夫專業,培育自己的高爾夫管理人才。1995年,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高爾夫運動管理系,此為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的前身。教授吳亞初說,一開始,高爾夫學院沒有自己的教學場地,甚至連練習場都沒有,最后經過協商,沙河高爾夫俱樂部同意在該球場一周免費打一次球。很多教師都是從業內或者境外請的專業人士,因此花費很大。學生的學費也很高,每學年大概1.3萬元。這些年來,畢業生總共不超過300名。但高爾夫學院名頭確實打了出去。“學生就業率很好,絕對是100%。”早幾年畢業的學生,現在大多都在球會干到中層了。1998年年底,吳亞初在深圳5家球會做了一個調研,5家球會年內打球人次總和達到了20萬,日、韓及港、澳、臺地區等消費者占了一半,本土消費者占一半。
在陳朝行對深高進行大規模改造的時候,位于深圳和東莞交界處的觀瀾鎮和塘廈鎮荒山野嶺間,觀瀾湖高爾夫俱樂部已經初具規模。洪銘陽,如今的觀瀾湖高爾夫俱樂部董事總經理助理,1995年還只是一名大四學生。那一年11月,觀瀾湖高爾夫俱樂部承辦了第41屆世界杯高爾夫球總決賽。洪銘陽和同宿舍的幾個同學輾轉幾次公車前來觀瀾鎮觀看這場比賽。“高爾夫在那個年代是真正有錢人的運動。有人比喻說,‘買深高的會籍就是買勞斯萊斯’。”洪銘陽說。
2001年11月10日,觀瀾湖請來了老虎伍茲。洪銘陽描述說,當時深圳寶安機場幾乎全是推著球包的高爾夫愛好者,小小的觀瀾鎮涌入3萬多人,酒店爆滿,很多人都住到了市區。這在深圳高爾夫歷史上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到了2003年,“非典”更是讓很多人開始接觸高爾夫。觀瀾湖一天的客流量達到了3000多人。以10個球場、180洞成為全球第一大球會的觀瀾湖極限是容納4000多人打球。作為一家私人會所,觀瀾湖基本不接納散客。洪銘陽解釋說,觀瀾湖的鉆石會員120萬元人民幣,綠寶石會員也要38萬元人民幣(周一到周五)。但從消費群體來看,日、韓及港、澳、臺地區已經下降到30%左右,中國大陸消費者上升到了70%。那些70年代出生的深圳第二代移民也開始步入高爾夫球場。
“高爾夫現在早就不是一項貴族運動了!”吳亞初教授更愿意將這項運動稱為紳士運動。早期的高爾夫,打一場球要2000多元,加上球童費、球車費、吃飯等的費用,一次平均消耗要在3000元左右。這還不算球桿、球衣等固定裝備的費用。但現在隨著高爾夫俱樂部的增多,高爾夫的門檻逐漸降低。尤其是公眾高爾夫球場的出現。一場球平時只要250元,節假日、周末300元左右。
2002年11月10日,大陸首個公眾高爾夫球場——深圳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開業。這個18洞球場沒有瑰麗堂皇的餐廳及會所,更衣室不設按摩池及桑拿間。距離市區駕車40分鐘左右。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工會副主席高屹介紹說,球場主要由深圳市龍崗區政府投資2000多萬元、深圳市高爾夫球協會及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各投資200多萬元興建。龍崗球場收費價格執行深圳市政府規定的商業性球場20%~30%的消費水平。18洞的果嶺費平日150元,加上球童費130元,球車費90元,共計370元。9洞的共計240元左右。兩層60個打位的燈光練習場,每籃(50粒球)僅為15元。平時球場還算寬松,但周末和晚上肯定要排隊,每個月平均5000多人,日均在160人次以上,開業以來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每年接待各類打球人數6萬多人。與國內18洞規模的球場相比較,人數是最多的。“主要是現在龍崗本地很多人開始進入高爾夫球場。”龍崗企業很多,以前老板們空閑時多數是卡拉OK、麻將、吃喝,現在開始轉向高爾夫。
“本地很多青年騎著摩托車就進了高爾夫球場,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高屹說,深圳城鎮化后的很多農民開始接觸高爾夫。本地人甚至由此提出,限制香港人進入公眾高爾夫球場,對本地人優惠。理由是這種公眾球場,享受了政府劃撥土地的優惠,現金流順暢,投資和維護成本明顯低于私人會所,由此才帶來了低價格,這自然應該對本地人優惠。美國、日本的很多公眾高爾夫球場都有本地客人打球優先權。“現在客流量確實很大,但很難保證以后都會如此。”龍崗球場負責人擔心的是,如果限制了外來客人,本地人的數量不一定能撐起球場。事實上,深圳真正的工薪階層仍然缺乏對“公眾球場”持續性消費的能力。以月薪5000元的職員為例,即使在平時,一個月內打3次高爾夫就要1000元,如果算上小費、飲料和餐費等額外費用,消費至少要1500元。但無論怎樣,公眾高爾夫球場一個最大的貢獻就是培育了市場,讓更多的平民開始接觸高爾夫。
- 上一篇:沃爾瑪落戶杭州臨平 餐飲娛樂區域開始招商
- 下一篇:職場風范:讓競爭對手成為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