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華沙中國城名揚中東歐
深秋季節,樹葉給華沙披上了華貴典雅的金黃色,空氣中透著絲絲涼意。但位于華沙郊外的中國城,卻是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
響亮的知名度
中國城的主體大樓是鋁合金玻璃幕墻結構,現代中透著實用,宏偉中不失靈氣,1994年竣工后曾被評為波蘭年度最佳建筑。周邊幾幢稍小的建筑與主樓相互映襯,形成有機的整體,主樓前正中旗桿上的中國國旗迎風飄揚,與兩側歐盟旗、波蘭國旗等相互輝映,顯得分外鮮艷、醒目。
院子里車來車往,還停放著不少帶拖斗的小轎車、面包車。一名商人正在指揮工人往面包車上裝成捆成箱的商品,記者近前一問才知道,這名經商者來自立陶宛首都里加城,名叫達尼勒維希斯,使用這種拆掉座椅的特制面包車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商品。
達尼勒維希斯說,中國城的商品價廉物美,在立陶宛普通居民中很有市場。他三年前開始從中國城進貨,現在生意越做越大,在立陶宛不少小城市都有銷售網點。達尼勒維希斯最初用來進貨的小轎車逐漸滿足不了需求,于是去年干脆買了一輛面包車,并在后面加了拖斗。即便這樣,他每個月都要到中國城來進一兩次貨。
中國城總經理韓寶華向記者介紹說,華沙中國城已成為波蘭當地及周邊國家采購商以及亞洲廠家的重要采購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這里來采購的有波蘭各地經營大型超市的批發商,也有波蘭周邊國家的商人,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德國等,他們每星期都來中國城集中采購。
成功調整經營戰略
中國城始建于1994年,原名“廣東波蘭分撥中心”,當年只有一號樓即主體經營大樓。“廣東波蘭分撥中心”最初的經營定位是辦公樓租賃和賓館業,目的是吸引大公司在這里開設辦事處。但由于波蘭當時正處于轉軌初期,其國內以及周邊一些國家的市場形勢尚不成熟,經營狀況一直不盡如人意。
2003年初完成改制收購并正式更名為華沙中國城,董事會根據波蘭市場的現狀對經營模式作了大幅調整,由原來的辦公樓租賃和賓館業轉變為大型的商貿批發中心。同時進一步完善管理公約,市場營銷策略,并加強對財務運轉體系的管理力度。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城的規模逐漸擴大,由原來的一幢大樓發展成現在的四幢經營大樓,另外還有三處倉庫樓,總占地面積達3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目前,入駐中國城的公司、商戶已達近千家。
對此,韓寶華自豪地說,在正確的經營戰略的引導下走到今天,終于出現了這么好的局面,占地面積、投資額和承租率近幾年都在迅速增加,就經營規模和商品的檔次,華沙中國城已成為中東歐地區重要的中國商品集散地。
不斷改善經營環境
目前,中國城公司、商戶的產品分為服裝、鞋類、小商品、家電、床上用品和內衣等幾大板塊。產品由廠家或進口商直接經營,保證了產品質量,節省了中間成本。進場經營的企業主要來自越南、土耳其、印度、波蘭和中國等。
中國紫羅蘭跨國鞋業集團在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德國等歐洲國家設有分公司。
該公司總經理林建清表示,他的公司非常重視在波蘭的業務,這里經營環境好,法制也較為完善,中國城的配套設施齊全,是很好的綜合商貿批發中心。
正如林建清所說,中國城內部的各種配套設施越來越齊全,設有許多服務性的機構,如客戶經營所必需的銀行、郵局、酒店、餐飲、旅行社、倉庫、大型停車場,以及圍繞入駐公司運轉的法律事務所、中介公司、咨詢機構,還有警察局。
波亞公司是一家主要為中國來波企業和個人提供各種信息咨詢和服務的專業公司,中國城內有幾十家中國公司是“波亞”的固定客戶。公司總裁程贊歌女士說,很多華人企業對當地的環境和法律缺乏了解,波亞公司主要為中資企業提供服務,引導和幫助他們在波蘭合法、規范地經營和運作。
良好的作用和前景
華沙中國城帶動了所在地區貿易的發展,同類貿易中心也在附近逐漸興起。近年來,中國城對面還出現了土耳其人投資的土耳其城、越南人投資的越南城。
中國城對當地的貢獻不容忽視,迄今為止,它每年上交利稅500萬美元,直接來這里工作的波蘭人達幾千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的就業壓力,而且中國城銷售的產品也越來越受波蘭人的歡迎。
目前,華沙中國城正在規劃興建第5座經營大樓。為了適應市場的競爭局面、謀求更穩步的發展,中國城還將對進場公司和商戶進行篩選,吸引更多有實力、有長遠規劃的貿易公司進駐。
韓寶華表示,今后將加強對入駐客戶和經營商品的篩選,目前中國城的公司、商戶以越南人居多,其次是波蘭人,華人相對較少。中國城今后將盡量吸收華人企業,包括來自中國國內以及周邊國家的華人企業入場,吸引更多的中國產品,特別是拳頭產品和名牌產品,不斷提升這個綜合性中國商品批發貿易中心的品位與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