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摘掉“質次價廉”帽子 俏銷印度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中國制造”一度是“質次價廉”的代名詞。但現在,這種印象正在改變。為期兩周的第二十六屆印度國際貿易交易會目前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這次交易會上,中國商品成為最大的賣點。
18號館是新德里貿易展覽館中最大的一個,占地面積有1萬多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可以擺放200多個攤位,容納幾萬名顧客。組委會把18號展館辟為“中國館”,專門供中國企業使用。盡管如此,該展館還是不能一次性容納所有中國參展商的攤位,最后,中國企業只能分兩批前來,各自參展一周時間。
進入18號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門前排隊的人擺開了一條長蛇陣,很多警察和軍人在維持秩序。“怎么不讓進了?”有人抱怨到。過了一會兒,才知道館里的人太多,等里邊的人稍微疏散一下,才可以進入。
好不容易擠進了18號館,才發現館內還真氣派。展位一字排開,望不到邊,每個展位上都豎著一個紅色牌子,牌子上印著英文單詞“China”。展位內陳列著各色中國商品,琳瑯滿目。展位前擠著很多人,詢問價格的聲音不絕于耳。
記者一連采訪了10多位提著大包小包的印度顧客,他們大多表示中國商品好看、耐用、便宜。“中國的皮鞋外觀好看,穿著舒服,而且便宜,一雙只要500盧比(約合100元人民幣),比印度同等質量的皮鞋美觀得多,也便宜得多。”
德里大學社會學系一位教授說,幾年前,誰要是使用中國產品,誰就會被朋友譏笑為愛撿便宜貨,誰要是使用日本產品,誰就會被認為有檔次。而現在,誰要是使用中國產品,誰就會被認為是一個理性的消費者。
國際貿易交易會開幕后,《印度教徒報》以很大篇幅報道了“中國館”的火爆場面。該報道的題目很有創意,題為《印交會上龍抬頭》的文章報道說,中國商品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印象完全變了,成為本屆交易會上最搶手的商品。“中國館”成為本屆交易會的絕對主角,條條大路都通向18號館。報道分析認為,這種轉變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的商品確實有競爭力;二是印中兩國的經濟交往日益加強。
中國此次來參展的企業大都是通過展示自己的產品樣品來尋找當地合作伙伴,開拓印度市場,現場出售展品不是主要目的。一位來自浙江的企業家說,印度市場有很多空白,商品種類不多。“中國商品的進入,可以填補印度市場的空白,便利人們的生活,提高勞動生產率,讓印度經濟發展得更快”。
- 上一篇:歐洲兩大化工巨頭合謀世界級TDI裝置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