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橡膠產業 拓展發展空間
“農業生產本身就應腳踏實地,發展橡膠生產務必真抓實干,要靠施肥增強產膠能力,要靠實招激發人的生產積極性,要靠好技術挖掘增產潛力。”這是目前記者在番加農場采訪時,該場黨委書記陳玉明以“三個要”的精彩概括,闡明了貫穿于該場如何做大橡膠產業的工作思路。
“我們農場的產業主要以橡膠為主,所以我們只有做大橡膠產業,才能進一步拓展我們農場發展的空間。”陳玉明如是說。
增肥強管 夯實橡膠生產根基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番加農場的領導班子在工作中切實加強以肥為中心的膠園管理,采取環環緊扣的有效工作機制,下大力氣狠抓增肥強管各項措施的落實到位。
為了給膠樹增加肥料,該場以加大了資金投入為保障機制。在去年強臺風“達維”給該場造成嚴重損失而導致干膠收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該場依然決定增肥強管,夯實橡膠生產根基。今年以來,該場先后施了三次化肥,共達300多噸。
為了提高膠園管理工作效率,該場還以全員上陣為執行機制。針對橡膠施重肥工程規模大、任務重的實際情況,該場逐層分解,將任務指標落實到各生產隊及生產崗位。有了明確的責任目標和落實任務,各生產隊干部盡職盡責,切實加強領導和抓好指導督促,發動組織職工全員上陣,在全場范圍內掀起了挖穴施肥工作的熱潮。
規范經營 提高生產科技含量
要想多產膠,須有好技術。這是番加農場在橡膠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目前,這一經驗已在該場橡膠產業經營中得到了一絲不茍的推廣應用。
崗前考核擇優上崗,是每一位膠工必闖的一道關。近年來,該場從加強膠工割膠技術培訓著手,完善與實行膠工技術培訓考核、實踐能力的提高等制度。按照這一制度,今年該場組織技術骨干,對全場的膠工進行割膠技術的復訓與培訓,并經過嚴格的統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在上崗割膠期間加強崗位割膠技術的督導與檢查,對當月割膠技術評定為三級以下的膠工,由生產隊組織進行割膠技術再提高訓練。如還達不到三級水平,將取消膠工資格,并交出割膠崗位。這一制度的執行,促進了膠工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全場職工認真學習技術,靠技術保崗位,靠技術增收入。
陳玉明還說,該場今年的干膠產量原計劃是400噸,截止11月10日,該場的干膠產量已突破了這個任務數,并有望達到500噸。
記者在采訪該場的一些基層干部時,他們都深有感觸地說,干部能夠動真格抓管理,職工就能鼓實勁搞生產,生產才能增產量出成效。這也正應陳玉明書記所說的:“班子團結協調,干群齊心協力,生產增產增效。”經營管理上水平,促進產業經營上檔次,這正是該場自去年“達維”臺風影響后的大幅度增產的又一奧秘。
以人為本 激發生產主體潛能
該場在橡膠產業經營中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職工為生產主體,在工作中堅持為職工謀利益、辦實事,凝聚人心,匯集力量,激發生產主體潛能,為橡膠生產和農場發展增強內在動力。
為了改善職工的生活環境,為職工謀利,讓企業發展,近年來,該場先后投入200多萬硬化道路,建設文化廣場、籃球場等,下一步該場還將投入資金對各個生產隊環境進行整治。
該場在竭力為職工謀利益的同時,激發了廣大職工的愛場敬業之情,有效調動了全場干部職工盡責盡力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企業為實現職工利益履行職責,我們必須為企業發展積極效力。”這是該場干部職工的共同心聲。企業凝聚力增強和職工戰斗力提高,也是該場干膠生產大幅度增產的原因所在。
據陳玉明介紹,該場的橡膠有8630畝,但大部分還處于更新階段,目前能開割的僅有4000多畝。可以看出,該場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而該場職工隊伍穩定,人心齊、干勁足。在該場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廣大干部職工正以滿腔熱情、高昂斗志為新農場建設夯實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