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中國15年 印度塑料企業奮起直追!
在學習如何迎合中國市場的同時,塑料企業發現印度也在急起直追。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印度塑料市場的平均增長率將達到兩位數。中國塑料業起步較早,基礎設施也更成熟,但印度的勞動力更年輕,技術基礎更加堅實。兩國人口都超過了10億,龐大的市場使它們成為尋求發展的跨國公司的重要目標。
總部位于香港的咨詢公司Global Diligence Ltd.公司的創始人Larry Hotaling說:“目前我們的咨詢客戶都是專攻印度市場的企業,他們覺得沒能趕上中國市場的最佳機會,因此不能錯過印度的大好時機。”該公司剛成立時將發展重點放在中國,而今也開始活躍在印度市場。Hotaling是承包生產商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Ltd.公司旗下的一位前執行副總裁,他在11月14-15日在芝加哥郊區召開的《Plastics News》中國論壇上如是說。
Hotaling補充說,由于基礎設施匱乏,印度被視為落后于中國約10-15年。目前印度每月停電次數高達17次左右,是中國(月平均停電7次)的一倍以上。印度的政府規定很嚴格,當地雇員人數超過100人的企業必須通過政府批準才能解雇員工。
Hotaling預計將來的全球生產模式是:首先在美國或歐盟國家進行新產品概念設計,接著到印度進行模具設計工作;然后在印度或中國進行模具制造,再將最后生產放到中國或越南等其他低成本國家。
Hotaling說:“這與今天的外購概念有所不同,指的是不論地點、以最低價格獲得才干和能力。”
塑料機械資深人士Jay Woerner在中印兩國都工作過,他也同意兩國都具有自己的優勢,也面臨著各自的挑戰。Woerner現任總部位于美國辛辛那提的機械生產商米拉克龍公司亞洲業務副總裁。Woerner還是米拉克龍在亞洲的兩家合資企業—位于中國的江陰米拉克龍塑料機械有限公司和在印度的Ferromatik Milacron India Ltd.公司的董事長。
米拉克龍公司于1987年開始在印度銷售機器,并于1995年在當地組建合資生產廠。該廠產品如今出口到40個國家,主要是非洲和中東地區,年銷售額為2500萬美元,生產鎖模力在30-910噸的塑機。今年早些時候,米拉克龍還為印度工廠新增了吹塑機生產。
米拉克龍公司從1990年開始在中國銷售機器,但直到2004年才在華成立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年銷售額為600萬美元,機器鎖模力為500-3000噸。在華合資企業于2005年開始出口,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報價。
但要成功打入這兩個巨大市場并不是一帆風順的。Woerner說,在印度,米拉克龍公司低估了所需的營運資金、獲得政府批準需要的時間以及達到質量標準所需的供應商開發投資。培訓人員簽證申請也比預想的要煩瑣許多。
他在《Plastics News》中國論壇上說:“我們花了整整四年才使在印度的業績實現盈虧平衡,但現在我們在當地的生產非常成功。”
在中國,米拉克龍的申請獲準時間較快,但他們必須學會將采購本地化,這是獲得收益的關鍵。
Woerner解釋說:“預計要花1-2年的時間用于采購準備、供應商調查和供應商資格培訓。你還必須深入了解市場,為產品制定合理的銷售價格。”
中印兩國的員工行為也存在差異。Woerner說,他的體會是印度員工“往往不按規章制度行事”,生產效率較低;而中國員工一般紀律性較強,習慣按部就班,生產效率較高。
Woerner和Hotaling都認為,其他國家的生產商和供應商有必要加快在中國和印度的發展。
Hotaling說:“你并非只能從兩個國家中選擇一個,而是同這兩個國家都要打交道。這兩個國家都有能力崛起為21世紀的經濟強國。美國、中國和印度的全球金融市場永遠是互相關聯的。”
- 上一篇:數家中國鞋企對歐盟提起反傾銷訴訟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