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抓住機遇 提高皮革業等在中國的份額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1月20日至23日將對印度進行10年來首次國事訪問。在此之前,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發布報告說,如果印中雙方為建立雙邊自由貿易積極努力,一旦自貿區形成,兩國間的貿易額將在2009年達到300億美元。
中印擬展開FTA談判
11月6日,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稱,中國正考慮就建立自由貿易區(FTA)與印度舉行會談。自中印兩國2002年同意共同擴大經濟聯系后,雙邊貿易規模已呈現激增勢頭。2005年7月,雙方重開喜馬拉雅中斷44年的一段過境通道。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兩國間總貿易額為180億美元,2006年有望升至200億美元。
印度工商聯合會發表的這份報告稱,印度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多集中在初級和資源型產品,而中國向印度出口的產品非常多樣,既包括資源型和加工產品,也有中低程度的技術型產品。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政府近年來鼓勵中國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赴海外投資,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報告建議印度應利用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機會,加大印中間的貿易往來。在中國提出建立中印自貿區建議后,印度政府已經積極響應,并為之與中方積極協調。
印度抓住機會加大出口
印度工商聯合會的這份報告中還說,印度應該利用中國大興土木、建造各種商用和自住樓宇的時機,加大對華出口鐵礦石、塑料和油布產品。
目前,印度有意提高皮革業、鉆石珠寶業、裝潢家具業、海鮮產品以及紡織業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
中國進入WTO,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印間建立合資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據統計數據顯示,1991年8月至2006年7月,中國對印度的投資達到35億美元。而1996年4月至2006年2月期間,印度獲準在華的投資額約為1.614億美元。
目前,中國一些大型的機械、冶金設備、化工、汽車、絲綢、工程和IT公司已在印度設立了辦事處。與此同時,印度公司在華設立辦事處的數量也與日俱增,尤其是鋼鐵、紡織、化工、汽車零件以及醫藥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