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催生“求職旅社”
這已經是楊洋的第三份工作了,這個武漢某大學新聞學碩士生在走入社會的三個月里,已經連“跳”三個單位,穿行三個城市,從武漢到重慶再到廣州,她告訴記者:“也不知道能在這里呆多久!
“黃金十一月”拉開了2007年的求職大幕,除了07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大軍中不乏同樣“孜孜不倦”的楊洋們。國家發改委的報告顯示,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413萬人,其中有六成(約250萬)未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大學生中由于各種原因有近70%(約117萬)會在一年內有一次以上的工作變動。
這群人在求職市場中已經占到三分之一強,甚至催生了大學生“求職旅館”。
畢業后3年轉換工作的“合理跳槽期”,正被大量的“三月之癢”所替代。有人說這是“80后”的“集體浮躁癥”,有人說是經濟寬裕的家庭縱容了他們,有人說這是企業注重工作經歷的誤導
發展空間小“鐵飯碗”先扔后奏
“其實我也不是不安分想到處跑,覺得工作要么就求穩定長久,追求生活安逸,要么就轟轟烈烈,干出一點成績。兩樣都沒有,我只能繼續尋找!2006年7月畢業的西南大學法學系本科生楊瑋,上崗才半個月就扔掉了自己的“鐵飯碗”,離鄉背井,奔忙在各個求職市場。
雖然全家人都極力反對他辭掉甘肅省某地質局工作,但楊瑋一臉的不屑!霸谶@個部門工作沒有達到我期望的任何一點要求:首先,單位有嚴重的超編現象,面臨事業單位改制,可能呆不長久;其次收入太低,1個月才1000多元。第三,我的專業是城市規劃和土地經濟方面的,他們是工程地質,完全不沾邊,我只能做相關法律的科員工作,更沒前途。”
楊瑋告訴記者當時自己是“偷偷跑出來的”,家人都不知道。他跟單位打了個招呼,就跑到了南京、杭州!耙词菍I不對口,要么是待遇不好”,最后他輾轉到了上海,前前后后已經花掉了3000多元。
對于這一番周折,他說起來神色還是有點黯淡:“出來的時候就想著離開那個地方,以為要求低一點找工作應當不成問題,但是現在看來我的要求還是太高了——要‘低’到業務員才成!
和當初的義無反顧相比,這幾個月的“顛沛流離”給了他不少挫敗感,“我現在真的很需要一份工作,從畢業到現在一直靠家人資助,覺得很對不起家人,現在只能自己節約一點,盡量少花家里的錢。”
無論如何,楊瑋對自己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我的目標是找一個能長久的工作,這樣我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敝皇,這個目標到底要在什么時候才能實現,他也不知道。
畢業三個月“跳”了三個單位
在畢業還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楊洋已經一路從武漢來到重慶又來到廣州。
“辭掉第一份工作,我一點都不后悔,雖然那個雜志社名聲很響,但是里面的氛圍太糟糕,閱讀群體很狹隘,也很低端。每天想一些離奇的故事,實在折磨人。我主要做編輯的工作,沒有‘寫手’資源,雖然稿費很高,但壓力很大。而且雜志社內部管理相當混亂,周圍的同事素質也不高!彼f自己從雜志社走出來的時候如獲大釋。
后來重慶晚報招人,楊洋和班上另外一個同學跑到重慶去考,過五關,斬六將,才“血拼”出來!拔冶环值脚苌鐓^,每天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才到那個地方,沒有固定的通訊員,每天在街邊找‘料’,太累,工作這么久一直很郁悶。”另外一個同學是做文化新聞的,輕松很多,這又讓她有些失衡。離開重慶似乎成了她唯一的選擇。
得到廣州這邊錄取的消息,楊洋連自己的檔案都沒有取,頭也不回地來了。她現在一家媒體的市場部工作。雖然朋友都替她惋惜,但她說:“在這個都市,我對未來充滿信心,畢竟還年輕嘛!”
各有理由為了戀人家人
“我是為了遷就男朋友才一路從荊州跟到了廣州。”去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的鄒艷一臉甜蜜。畢業后,她在湖北荊州的一個汽車零配件公司上班,因為男朋友在廣州工作,所以一直沒有安下心來。
“覺得兩個人還是在一起比較好,于是辭工來到廣東,在肇慶找到一家小臺資企業,做得還算很開心,老板也很器重我!边@是鄒艷頻繁跳槽的開始。
“兩個人總算近一些,后來發現這樣還是不行,每個周末來回路上就要消耗四個小時,覺得很累。最后,狠下心又把工作辭了。”
接下來,兩個人的周末都是在南方人才市場度過的。今年鄒艷終于在廣州數控有限公司謀到了一份職業。
新聞系碩士陳林頻繁跳槽是為了家人。今年畢業后在杭州一家媒體才上了一個多月班的陳林,毅然放棄了通過層層選拔才得來的工作,回到了武漢。
她現在在長江出版集團上班,“我是一個比較戀家的人,家里只有我一個孩子,在外面工作他們不放心,我也不放心他們,畢竟父母年紀大了。”
跳槽大學生催生“求職旅社”
工作甫定,收入未穩定,卻頻繁跳槽。這樣的顛簸是需要成本的。轉戰全國各大城市頻繁跳槽的大學生,催生了今年8月份開業的“求職旅社”。這家旅社的入住條件非?量獭櫩椭幌薮髮W生,入住時必須出示大學畢業證書。
這種奇特的旅社在北京和上海一開就是三家,生意越來越火。它的老板文元慶說這是目前國內第一家大學生求職旅社。
上下鋪,20元一晚,平價的旅社有點類似大學宿舍,他們風塵仆仆,從全國各地輾轉趕來,有找到工作的,也有沒找到工作的,年紀最大的有40多歲。
文元慶坦言每天都忙不過來,“當初開這家店的時候只是想著很多學生沒有找到工作,在大城市人生地不熟,他們最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感,而我這個店比較規范,恰恰可以滿足學生們的要求。店員和入住的人不復雜。沒想到,生意會這么好。”
文元慶說,下一步打算向全國發展!皬V州和深圳都是一個人才流動量很大的地方,市場空間也很大。我們打算在廣州和深圳開十多家連鎖店。目前和廣州的七八家店面已經談好,順利的話,最快一家今年年底就開始營業了,選址在大學生聚集的天河區里!
反思 80后的“集體浮躁癥”
相對于一輩子勤懇踏實死守一份工作的父輩來說,越來越多年輕大學生瀟灑自如的行動和背水一戰的勇氣,值得思考。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頻繁跳槽的學生大都出生在1980年以后,大多數能夠四處輾轉跳槽頻繁的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里的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父母未退休,或者有相當的自理能力,不需要他們來承擔家庭的重任。
記者曾經詢問一個學生:“如果現在你父母需要你馬上回去照料,家中需要你承擔經濟責任,你會怎么辦?”他想了半天,回答,“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這種情況不現實,討論這個也沒有意義!
家庭做后盾無后顧之憂
確實,這些“80后”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不需要自己為家庭奔波,為父母操心的狀態之中,也很難想象需要挑起家庭重任的感覺。他們在父母和社會的安排之下,一路暢通地走進校園,又順順利利地畢業了。沒有經濟上的壓力,這些習慣了有家庭作堅強后盾的孩子們認為“問題并不存在”;而如果讓他們來思考這個問題,更顯得如空中樓閣般虛無縹緲。
“來去自如,說走就走,還不帶走一片云彩”,這似乎是“80后”孩子的一個共同的心理基礎。
在南方人才市場人事代理中心工作多年的劉先生認為,工作三年后跳槽是一個正常的期限,但是如今很多大學畢業生卻把這工作上的“三年之癢”迅速地縮短到3個月!吧圆蝗缫,拔腿就走”。
“最普遍的還是眼高手低,從天之驕子變成一個普通的工作者,心理落差很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币晃蝗肆Y源專家指出,目前在剛畢業的大學生中,這種恐懼上班的情緒正在蔓延。在各高校的BBS上每天都可以瀏覽到大量關于“工作恐懼癥”的帖子。一所心理咨詢中心的數據顯示,從今年8月份開始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應屆大學畢業生因為害怕工作導致心理問題前來就診。
企業過于重視經驗進入誤區
學生自身存在的這些缺陷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來矯正的,但從社會提供的氛圍來看,也有值得思考的空間。
很多學生向記者反映,其實根本就不喜歡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當時面臨畢業,找不到單位,家里人著急,學校也急。自己并沒有想好要干什么,不過那時學校一直強調抓緊落實一個單位,否則學校的一次就業率就要受到影響。沒辦法只能隨便先找一個掛靠一下,上班以后再看。“很多同學先就業再擇業,其實也算無奈之舉。”大學生邢云這樣說。
從大范圍看,目前處于“買方市場”的求職市場,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大學生的沖擊是巨大的。文元慶認為,很多學生選擇跳槽,他很能理解:“現在不正規的中小企業太多,自身能不能站穩腳跟都難得說清楚。這些學生去上班以后,很多公司的待遇不明,承諾也不能兌現,學生選擇離開也是很正常的。有的公司是家庭企業,根本就享受不到平等待遇,更別提升職了。沒辦法,他們只能選擇跳來跳去。”
中大嶺南學院經管系副主任、中國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卓歐對這個問題頗有感慨:“現在中國的中小企業招聘條件也讓這些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在招聘的時候青睞有多次工作經歷的,這樣傳達給畢業生的信號就是換的工作越多越好,其實這是企業發展的一個誤區。另外一方面,企業老板又希望手下的員工能夠對企業忠誠。上次廣東省最有價值人力資源主管培訓的時候,很多老板都感嘆現在員工的‘忠誠度’幾乎不存在了,往往讓畢業生陷入兩難的境地!
頻繁跳槽不利于職業發展
據一家資源管理咨詢公司完成的調查顯示,有五種情形最可能成為引發青年跳槽的理由:發展空間小、待遇低、學不到東西、感覺領導管理不善和不能學以致用。
人事專家認為,發展空間少成為目前大學生跳槽的主要原因,同時程度越高喜愛自己現有工作的人數比例反而越少。
實際上,頻繁跳槽不利于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尤其是轉行時,求職者將面臨更大挑戰。”一家著名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主管就告訴記者,“對于本科畢業生,我們沒有經驗的要求,只考核能力;但對于研究生則有經驗要求——如果一個人在微軟工作了5年以上,他的工作經驗應當是比較可信的,因為我們對微軟的公司管理十分了解。反過來,如果一個人頻繁跳槽,在每個公司工作的時間都很短,我們則對他是否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持保留態度!
- 上一篇:應屆生“過期” 求職要突出經驗優勢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