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料價格指數發布 瞄準國際市場定價權
11月5日下午,“中國塑料價格指數”(下稱“中塑指數”)系統在浙江余姚啟動。中國塑料制品產量居世界第二位,作為中國塑料產業價格的“晴雨表”,中塑指數正向國際大 宗商品原料市場定價權制高點發起了沖擊。
中塑指數體系,包括中塑倉單價格指數(根據中塑網上市場中遠期交割倉單的成交價編制并實時發布)、中塑現貨價格指數(以余姚塑料城及全國其他八個具有代表性的塑料現貨市場200個樣本采集點的現貨價格信息編制,且每天上、下午共兩次發布)及由前兩項價格指數加權平均計算的中塑價格指數組成。
中塑指數的誕生地——浙江余姚,是全國重要的塑料交易中心,年成交200萬噸(占全國15%),并具有國內首個塑料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浙江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下稱“中塑網上市場”)。
開創國內塑料倉單中遠期交易模式的中塑網上市場,開業不過兩周年,上市中遠期倉單交易品種涵蓋PE(聚乙烯)、PP(聚丙烯)、ABS和PVC(聚氯乙烯)四大類通用塑料56個品牌。截至10月底,今年成交量已達323萬噸,來自全國各地塑料經營企業的會員則達上千家。其倉單價格,不僅成為國內塑料市場走勢最具代表性的風向標,而且正成為國內塑料原料進口貿易合同簽訂中一個重要的價格參考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張波教授稱,年初已開始試編的中塑指數體系,作為一可綜合反映國內塑料價格走勢的指標,其正式發布的意義并不限于可以為浙東名城余姚增添一張新的“城市形象名片”,鞏固余姚塑料市場的龍頭地位,對全國塑料行業的產、供、銷起導向作用,及為負責宏觀調控的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較每月發布且滯后的CPI(消費物價指數)和PPI(生產價格指數)領先和持續的預警信號,還在于有助于我國爭奪和鞏固包括塑料原料市場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話語權。
本世紀初引發的大宗商品牛市熱潮中,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數(即RJ/CRB)作為一反映大宗商品走勢的綜合指標不僅為政府和廠商所重視,而且為國際熱錢追捧,以CRB期貨價格指數與CRB現貨價格指數為跟蹤對象的商品指數基金在近幾年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成為左右大宗商品市場走勢的新興力量。不過,原油占據很大權重的CRB指數并未涵蓋塑料類品種。LME的塑料期貨也未如期在國際塑料市場上發揮應有的定價功能,這正為中塑指數替代CRB指數搶占國際塑料市場定價權制高點提供了良機。
一些專業研究人士表示,隨著中塑網上市場在國際塑料定價話語權上的進一步增強,其價格指數還具有進一步開發衍生投資品種的潛在市場價值。國內各大期貨交易所爭搶塑料期貨上市之際,可以考慮借鑒LME上市鋼材、塑料實物期貨不成功的經驗而改推塑料價格指數期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