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投資路線:三位中國企業家的掘金樣本
2006-11-04 14:03:59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走出來的土鞋王之路
11月3日,來京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的哈杉集團董事長王建平向記者透露,繼2004年在尼日利亞投資建廠開拓西非市場之后,哈杉準備進一步開發東非市場。公司在9月份派往以上三國的考察團已經返回,目前正在撰寫可行性分析報告。
借這次論壇,這位溫州商人希望能與相關國家的政府官員和企業界人士進行更具體的溝通,爭取早日將哈杉這一西非男鞋第一品牌打入東非市場,進而成為非洲最大的制鞋公司。
從俄羅斯轉向迪拜
談到哈杉在非洲的成長歷程,王建平笑著告訴記者,這個歷程很有故事性,充滿戲劇性。
“哈杉鞋”開始銷往非洲始于2001年。當時,哈杉的外國市場主要還在俄羅斯。不過,隨著俄羅斯市場的競爭加劇,王建平決心把哈杉有限的資源用到增值最快的地方。他的目光很快移向中東地區貿易集散中心———阿聯酋的迪拜。
在那里,他見到了來自尼日利亞的商人,后者從迪拜批發進口大量的中國鞋賣到尼日利亞。尼日利亞有1.4億人口,在非洲屬于人均收入中上等的國家,市場潛力巨大。于是,王建平開始嘗試與尼日利亞直接貿易。
但好景不長。隨著中國鞋大量進入尼日利亞,激烈的競爭故事又在那里重演。到2003年底,當時占據市場份額最高的哈杉也漸漸吃不消,又開始萌生退意。經過3個星期的市場調研,王建平決定:在尼日利亞投資建廠,這樣可以節約成本。
積極參與贏得支持
“我們的出發點是,在當地就把自己當作一家尼日利亞公司來看待。參與到尼日利亞產業鏈和相關人才的培育工作當中來。為尼日利亞的經濟服務。”王建平說,他開始在尼日利亞積極游走,拜訪政府有關官員,擬訂投資方案,申批使用土地計劃。隨著一系列計劃的制訂,哈杉公司開始致力于在當地發展原料供應商,在當地招聘人才,培養管理人員。這一系列舉動贏得了尼日利亞有關部門的支持。
哈杉大西洋(尼日利亞)實業有限公司在經過了7個多月的籌備工作后,在2004年8月份順利投產。
迄今為止,哈杉累計在該國銷售皮鞋200萬雙(包括在當地生產的25萬雙),解決當地就業人員200人,上繳尼日利亞各項稅收(含關稅)500多萬美元。與此同時,對當地產業鏈延伸的促進也收到成效。王建平稱,哈杉在當地的公司從一開始的全部材料都要從中國進口,到目前已有20%左右的原材料取材于當地。
哈杉,這一在阿拉伯語中為“精美的石頭”的中國品牌,得以借此繼續保持了在西非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并進而提升到中高端市場當中。而王建平也在這個過程中,與尼日利亞一些政府要員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王建平稱,一些西非的官員和商界人士都以穿“哈衫鞋”為榮。
做真正的非洲鞋王
下一步,王建平的目標是不僅要做西非,而且要做非洲最大的制鞋企業,進而完成哈杉鞋業在非洲的布局。2004年,哈杉因為并購意大利威爾遜鞋業公司而在業內聲名鵲起,其全球化的網絡迅速打開。目前已在世界各地擁有三家工廠和八家子公司。而非洲市場在其全球市場所占份額已占到15%。
在王建平的計劃中,到2007年,哈杉累計在尼日利亞的投資將達1300多萬美元,成為年產皮鞋600萬雙的非洲最大制鞋企業。屆時,哈杉將解決當地就業人員3000-4000人,其中培養300-350名管理干部。制鞋所用原材料30%-50%來自當地。
而今年8月他隨中非民間商會出訪的東非四國之行,更是讓王建平對以前未曾重視的東非市場心動。從肯尼亞開始,沿途經過坦桑尼亞、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的每一站,王建平都會碰到許多一心想和他合作的皮革商人。王建平說,“常常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回國后,他立即派了一個副總組成的專業考察團,再次出訪東非,就一些意向性項目進行深入調研。考察團已經于10月份回國。他介紹說,相關的可行性報告正在論證當中。王建平說,現在非洲人民的消費能力正在逐步提高,這個市場的前景十分誘人。他希望,這次中非合作論壇也能夠讓他有所收獲。
出來的鞋王之路
用不了多久,浙江溫州哈杉集團公司的門口就會升起第2面非洲國家的國旗。它們可能是肯尼亞、坦桑尼亞或者莫桑比克中的一個。
11月3日,來京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的哈杉集團董事長王建平向記者透露,繼2004年在尼日利亞投資建廠開拓西非市場之后,哈杉準備進一步開發東非市場。公司在9月份派往以上三國的考察團已經返回,目前正在撰寫可行性分析報告。
借這次論壇,這位溫州商人希望能與相關國家的政府官員和企業界人士進行更具體的溝通,爭取早日將哈杉這一西非男鞋第一品牌打入東非市場,進而成為非洲最大的制鞋公司。
從俄羅斯轉向迪拜
談到哈杉在非洲的成長歷程,王建平笑著告訴記者,這個歷程很有故事性,充滿戲劇性。
“哈杉鞋”開始銷往非洲始于2001年。當時,哈杉的外國市場主要還在俄羅斯。不過,隨著俄羅斯市場的競爭加劇,王建平決心把哈杉有限的資源用到增值最快的地方。他的目光很快移向中東地區貿易集散中心———阿聯酋的迪拜。
在那里,他見到了來自尼日利亞的商人,后者從迪拜批發進口大量的中國鞋賣到尼日利亞。尼日利亞有1.4億人口,在非洲屬于人均收入中上等的國家,市場潛力巨大。于是,王建平開始嘗試與尼日利亞直接貿易。
但好景不長。隨著中國鞋大量進入尼日利亞,激烈的競爭故事又在那里重演。到2003年底,當時占據市場份額最高的哈杉也漸漸吃不消,又開始萌生退意。經過3個星期的市場調研,王建平決定:在尼日利亞投資建廠,這樣可以節約成本。
積極參與贏得支持
“我們的出發點是,在當地就把自己當作一家尼日利亞公司來看待。參與到尼日利亞產業鏈和相關人才的培育工作當中來。為尼日利亞的經濟服務。”王建平說,他開始在尼日利亞積極游走,拜訪政府有關官員,擬訂投資方案,申批使用土地計劃。隨著一系列計劃的制訂,哈杉公司開始致力于在當地發展原料供應商,在當地招聘人才,培養管理人員。這一系列舉動贏得了尼日利亞有關部門的支持。
哈杉大西洋(尼日利亞)實業有限公司在經過了7個多月的籌備工作后,在2004年8月份順利投產。
迄今為止,哈杉累計在該國銷售皮鞋200萬雙(包括在當地生產的25萬雙),解決當地就業人員200人,上繳尼日利亞各項稅收(含關稅)500多萬美元。與此同時,對當地產業鏈延伸的促進也收到成效。王建平稱,哈杉在當地的公司從一開始的全部材料都要從中國進口,到目前已有20%左右的原材料取材于當地。
哈杉,這一在阿拉伯語中為“精美的石頭”的中國品牌,得以借此繼續保持了在西非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并進而提升到中高端市場當中。而王建平也在這個過程中,與尼日利亞一些政府要員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王建平稱,一些西非的官員和商界人士都以穿“哈衫鞋”為榮。
做真正的非洲鞋王
下一步,王建平的目標是不僅要做西非,而且要做非洲最大的制鞋企業,進而完成哈杉鞋業在非洲的布局。2004年,哈杉因為并購意大利威爾遜鞋業公司而在業內聲名鵲起,其全球化的網絡迅速打開。目前已在世界各地擁有三家工廠和八家子公司。而非洲市場在其全球市場所占份額已占到15%。
在王建平的計劃中,到2007年,哈杉累計在尼日利亞的投資將達1300多萬美元,成為年產皮鞋600萬雙的非洲最大制鞋企業。屆時,哈杉將解決當地就業人員3000-4000人,其中培養300-350名管理干部。制鞋所用原材料30%-50%來自當地。
而今年8月他隨中非民間商會出訪的東非四國之行,更是讓王建平對以前未曾重視的東非市場心動。從肯尼亞開始,沿途經過坦桑尼亞、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的每一站,王建平都會碰到許多一心想和他合作的皮革商人。王建平說,“常常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回國后,他立即派了一個副總組成的專業考察團,再次出訪東非,就一些意向性項目進行深入調研。考察團已經于10月份回國。他介紹說,相關的可行性報告正在論證當中。王建平說,現在非洲人民的消費能力正在逐步提高,這個市場的前景十分誘人。他希望,這次中非合作論壇也能夠讓他有所收獲。
出來的鞋王之路
用不了多久,浙江溫州哈杉集團公司的門口就會升起第2面非洲國家的國旗。它們可能是肯尼亞、坦桑尼亞或者莫桑比克中的一個。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天然橡膠價格再度回落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