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零關稅”對話
鞋業批發零售商協會的代表前日在上海和國內13家制鞋企業進行了“零關稅”對話。早報記者昨日獲悉,來自美國的大型零售商非常想促成中國鞋子進口“零關稅”,但國內企業卻擔心大量出口后會在歐盟招致反傾銷,因此,雙方尚未達成一致意見。美國鞋業批發零售商昨天從上海起程赴京,今日將與中國貿易促進會、商務部繼續接觸。
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秘書長蘇超英在上海參與了整個商談過程,昨日他接受了早報記者的采訪。
據蘇超英介紹,美國鞋業批發零售商協會此次共派出11位代表,其中包括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與他們商談的,是國內來自浙江溫州、四川、山東、河南等地的13家制鞋企業。
美國市場上,70%的鞋子來自中國。據美國鞋業批發零售商協會(不確定)調查,中國制造鞋子工人的每小時工資為0.39美元,而意大利則需11美元。因此中國產品更具有出口競爭力。
在蘇超英看來,實現鞋子進口“零關稅”對美方更為有利。根據美國批發零售商提供的信息,他們不但可因“零關稅”獲得更低的價格。同時,在WTO框架內新一輪談判中,美國還以中國鞋子進口“零關稅”作為籌碼,換取美國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的“零關稅”。
國內企業卻對“零關稅”喜中有憂。他們認為加大對美國的出口是一件好事情。因為美國制鞋產業幾近萎縮為零,因此不用擔心美國會因進口激增提起反傾銷。但國內企業的憂慮是,中國鞋子進口“零關稅”不僅僅針對中美兩國,一旦實現,它對世貿組織的每個成員都有效。如此一來,中國鞋子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方面的情況讓人心懸。
事實上,歐盟成員國如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都擁有比較發達的制鞋業,但他們的人工成本遠遠高于國內,實現“零關稅”進口后必將會對歐盟的制鞋行業造成影響,而歐盟至今還沒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此中國鞋子進口激增后,歐盟很容易對中國發起反傾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