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新聞]昔日武侯治國地 今成“女鞋之都”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因武侯祠得名的成都市武侯區,如今女鞋生產企業已達1100余家,女鞋產量位居全國第三位,并被中國輕工聯合會、中國皮鞋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女鞋之都”。
位于成都西南面,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50余萬人。鞋業產業是武侯區的特色優勢產業,經過100多年的歷史演變,這里已經發展成為頗負盛名以女鞋為主的皮革行業特色之都。
2002年,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一個規模大、檔次高、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園”的戰略藍圖。一個規劃面積5.13平方公里,集鞋業研發、生產、貿易、物流、培訓于一體、產業鏈完善、各種服務配套的特色產業集群園區應勢而生。
園區按照建設總部、貿易、服務和品牌展示中心的定位,分為A、B兩個區域。A區位于成都繞城高速內側,定位為精品生產基地、貿易基地和總部基地,規劃面積3.08平方公里,已建成782畝。其中規劃建設的品牌企業基地項目,占地160畝,建筑面積13.4萬平方米,將建設成為以鞋革業為主的集產品研發、商貿展示、公司辦公和物流配送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國際貿易中心。B區位于成都繞城高速外側,定位為集群生產基地,規劃面積2.05平方公里,已建成2500畝。園區A、B區已累計投入資金13.14億元,全面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及入園項目建設,現已基本完成部分道路、管網、綠化、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園區及其周邊聚集了四川省80%以上的制鞋企業,直接從事制鞋生產的企業1200余戶,涉及鞋類相關產業的企業達3000余家,有金花、福順、萬隆、雙楠4家11.8萬平方米的原輔料市場,160余家物流企業,10所制鞋技工培訓學校,鞋類產品注冊商標300余個,從業人員近10萬人,形成了配套成龍、產銷一體化、年產皮鞋過億雙、年產值過50余億元的規模產業。其中女鞋生產企業達1100余家,女鞋產量位居全國第三位。武侯鞋業尤其是女鞋已成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特色優勢產業。
2006年1月,園區順利通過了中國輕工聯合會、中國皮鞋工業協會的評比驗收,武侯榮獲“中國女鞋之都”區域品牌。2006年3月,園區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優秀工業園區”稱號。借助區域品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園區招大引強,F已引進370余家知名企業,其中200余家已建成投產。世界一流的拉鏈生產企業日本YKK公司入駐園區;國際著名鞋業服務機構法國CTC公司前來建立CTC鞋業檢測中心,為中國鞋廠提供專業評估和國際定位;烏克蘭敖德薩州華人華僑聯合會與四川西部鞋都簽訂合同,雙方互設辦事處,共同打造西部鞋都鞋業產品在烏克蘭的貿易平臺,構筑西部鞋都進軍歐洲鞋業的橋頭堡。
隨著區域特色產業鞋業的快速發展,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打造鞋業產業集群被提上了日程。武侯區在實踐中創造性地走出了“以大空間促大發展,以大發展促大產業”的鞋業產業發展之路,“武侯建都、周邊建園”鞋業產業“1+X”發展戰略迅速開始實施。
“武侯建都、周邊建園”,在園區集合鞋業產業鏈上除生產以外的高附加值模塊,如產品研發、行政辦公、貿易展示等等,并引入信息交流、教育培訓、配套物流、質量檢測等,將生產這樣的低附加值模塊布局到土地成本相對較低的城市周邊地區,真正實現鞋業產業的集群效應,在大空間做大產業。預計到2010年,成都鞋業發展逐步形成新的“前店后廠”模式,即以武侯區為“店”即鞋業貿易中心、展示中心,以其周邊的崇州等地為“廠”即生產基地。同時,基本建立起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專業分工配套、商貿流通暢達的成都鞋業產業鏈,產品配套能力達70%以上,形成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擴張能力較強的鞋業集群。
- 上一篇:[行業新聞]三地鞋業聯手應對歐盟反傾銷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