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人坐牢設計出“服刑人員專用鞋”
在網上看到南方日報關于今夏特大洪災中樂昌坪石監獄1663名犯人與干警手拉手安全轉移的報道(見7月18日本報)后,曾經坐過牢的山西永濟商人王利勇深受感動。昨日(17日),他來到坪石監獄,親手將1680雙“走好路”新鞋交到了曾經受災的犯人們手中。
王利勇是在4年的牢獄生活中獲得設計生產“服刑人員專用鞋”靈感的。出獄后不到半年,第一批受到國家監獄管理局認可的新鞋真的從他新創的鞋廠誕生,他決定捐給各地的服刑人員,激勵他們鼓起生活的勇氣。
首批新鞋送給坪石服刑人員
來捐鞋也是來“上課”
“我的第一批新鞋要送給服刑人員”,王利勇昨天在捐贈現場告訴記者,“我就是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和我有相同經歷的人,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可以重新開始”。
廣東遭受特大洪災后,他通過南方網和南方日報看到了坪石監獄轉移犯人的新聞報道。70多名監獄警察和30多名武裝警察堅守崗位,與坪石監獄的1663名受困犯人手拉手安全轉移到其他安置點,無一人傷亡,無一人逃脫。王利勇馬上找到相關負責人,將1680雙新鞋托運過來,送給這些受災的犯人們。
據介紹,當初受困的四監區關押點1663名犯人目前已有1600名被妥善轉移到番禺、四會、高明、英德四地的監獄繼續服刑。留在坪石監獄的60余名犯人昨天第一批拿到了新鞋,他們圍著王利勇有問不完的話題:“你當初是怎么創業的?辦一個廠起來要好多錢吧?”“像我這樣沒讀過多少書的,進來的時候連上網都不會,坐了這么多年牢,再出去找不到事情做怎么辦?”……監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很多犯人共同的心病,跟社會隔離太久,怕自己難以適應,對未來沒有信心。有的犯人出去后無所適從,甚至重新犯罪,走上老路。王利勇與其說是來捐鞋,不如說是來‘上課’。”
“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也能夠堂堂正正做人,轟轟烈烈創業,在獄中要努力掌握一技之長,為將來自己回歸社會奠定基礎,大家要是到時候找不到事做可以去我的鞋廠看看”,王利勇在捐贈現場不斷給難兄難弟們打氣。
此前,他還向山西省曲沃監獄的難友們每人贈送了一雙鞋,向西藏監獄管理局捐鞋5000雙。
曾從老板變為階下囚
坐牢時覓得制鞋“商機”
王利勇本身的經歷也極具故事性。2002年,王利勇因合同詐騙罪被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年,2003年進入山西省曲沃監獄服刑改造。一夜之間,他從一個春風得意的房地產商變成了囚犯。
妻子因為受不了壓力與他離婚。女兒也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和奶奶一起幫別人打小工貼補家用。王利勇一度精神崩潰,情緒極不穩定。在監獄管教干部的開導下,王利勇逐漸從低迷的情緒中走出來,開始思考如何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負擔起自己的家庭。
2005年3月,一名服刑人員在勞動中趁機脫逃,最后被抓捕回來。
細心的王利勇發現,這名犯人回來后把監獄里的衣服脫掉了,而鞋子還是以前在獄中穿的那雙鞋。這是因為服刑人員衣物都有專門的統一設計,容易辨認,而鞋子卻是大眾化的黃色“軍用鞋”,因此在逃跑時沒有必要更換。這個發現讓王利勇深受啟發:“當時我就想,如果我能做出專門的‘服刑人員專用鞋’,全國那么多監獄的犯人都穿上我的鞋,這是個多么大的市場啊!”
他開始在獄中自己琢磨鞋子的樣式,犯人的囚服上有斑馬線標志,他就將鞋幫也設計成藍白豎條紋,與服裝形成統一風格。鞋子底部開始有人建議刻個“囚”字,但他覺得不夠人性化,就改成了“走好路”,順便也定為鞋子的商標。其他創辦鞋廠的事宜,甚至鞋子的圖標都在這個時候想好了。今年2月,王利勇爭取到了減刑釋放,他馬上拿著自己的設計去找青島雙星集團的技術工人,歷經3個月,“服刑人員專用鞋”終于研制成功。
正在爭取成為國家標準
鞋廠原則上只招刑釋人員
王利勇透露,目前他還正在與國家監獄管理局溝通,希望能將“服刑人員專用鞋”變成國家標準。
他算了一筆賬,目前全國有那么多的監獄,那么多的服刑人員,每個服刑人員每年至少需要3雙鞋。如果他的鞋能得到國家許可,成為指定的服刑人員用鞋,那么企業的銷量將是十分巨大的。
據他介紹,目前鞋廠有三條生產線,日產鞋5000雙,明年可能要達到每年生產2萬雙的能力。當地政府現在對鞋廠也十分支持,已經劃撥了10畝地用于廠房建設。
為了幫助刑釋人員,他給鞋廠制訂了幾條原則:一是員工原則上只招納刑釋人員和服刑人員家屬,廠內80多名員工中有80%以上是刑釋人員。二是抽出鞋廠利潤的10%成立“特困服刑人員愛心救助基金”。三是每月替在鞋廠工作的無力繳交罰金的刑釋人員繳納罰金200元。
鞋廠現在還是當地的“兩勞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