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競爭還是抵制傾銷 中國鞋應從做大變做強中求生存
從10月7日起2年內,歐盟將對中國出口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該措施引起中國官方和鞋類企業的強烈不滿。值得玩味的是,10月8日,中國和意大利知名鞋品牌在北京又聯手上演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以意大利為領軍的歐盟制鞋強國,一面以種種理由對中國鞋業提出反傾銷指控,一面又向中國市場頻頻遞出橄欖枝,制鞋強國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生動折射出了國際鞋業舞臺上的這種微妙關系。
有統計表明,自從去年1月“邊界開放”以來,意大利的中國鞋進口一下子增加了700%。年產量約90億雙的中國鞋業,占領了整個美洲和大半個歐洲的鞋業市場。為此,以意大利為代表的歐盟鞋企指責中國鞋在搞“傾銷”,要求重啟業已過時的保護性關稅,并于2006年10月起5年內,除對來自中國的1.4億雙皮鞋和來自越南的9500萬雙皮鞋每年征收正常關稅外,超出上述數量部分,還要對中國皮鞋加收23%的稅,對越南皮鞋加收29.5%的稅……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鞋、意大利鞋都曾被指責為“傾銷”、“低工資”和“不公平競爭”,兩國的制鞋工業都曾經過從單純追求數量向品牌強國的轉變。雖然中國制鞋業在勞動力資源、原料資源和基礎設備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但中國鞋業無論在設計、研發還是品牌上,都與這兩個國家的同行有差距。
專家表示,意大利等制鞋強國與我國制鞋業加強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國制鞋業亟須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附加值,沖減國際市場反傾銷帶來的損失。通過溝通和往來,化解矛盾,優勢互補,才是世界制鞋業的共同利益所在。
- 上一篇:SK-II重返中國市場尚無時間表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