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鞋博會搭起國際合作交流平臺
從對抗到合作,中國與世界鞋業強國的關系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在10月9日開幕的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上看到,曾在國際鞋市場與中國貿易磨擦激烈的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鞋業,由國家組團,參加了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5000多平米的鞋博覽會場,有2000多平米被國際品牌鞋業占據著,葡萄牙、德國、比利時、日本國的著名鞋品牌商,也都借在北京舉辦國際鞋業博覽會平臺,紛紛登陸中國市場。
作為全球最大的鞋業生產國和出口國,2005年中國鞋品生產總量已達90億雙,出口貿易額為171億美元,分別占世界鞋品總量的53%和60%。但中國的國際鞋業制造中心地位,近年來不斷受到國際同行的挑戰,從西班牙焚燒中國鞋事件,到歐盟對中國鞋產品征收的臨時性漸進式反傾銷稅,由今年4月起的4.7%上升到目前的19.4%,世界鞋業貿易格局在競爭中變化莫測。
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打造知名品牌,中國制鞋業在競爭中的變革舉措,不僅展現了鞋業生產大國尋求改革,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決心,也向世界再現了中國作為世界鞋業最大市場的潛在魅力,引起了國際同行和買家的濃厚興趣,更加大了國際鞋業、特別是歐州馳名鞋類時尚品牌和制造商“走進中國”的向往。由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時代天工會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SHOESCHINA),成為了中國和國際鞋業及品牌尋求合作、交流、發展的平臺。
在世界鞋業中歷史悠久,以傳統手工藝和豐富的創造力處于制造巔峰的制鞋強國——意大利,坦承“中國消費者對時尚和品質的追求,給意大利鞋業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開發空間”,作為歐洲向中國出口成品革最多的國家,意大利鞋業協會在意大利外貿協會的支持下,組織了一批知名鞋品牌在北京國際鞋博會上,憑借新穎的設計、上乘的品質和最新的時尚,亮出“我愛意大利鞋”的主題,表示了長期合作的愿望。西班牙、葡萄牙也以國家組團的形式參展,表明了與中國合作的決心。國際鞋業強國的進入,也給中國鞋業帶來了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設計工藝技術和合作發展新的生機。
中國鞋類產品研發設計能力相對薄弱,缺乏跨國品牌,自主引導市場消費能力弱等問題,制約了我國鞋產品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中國輕工藝品進出口商會負責人認為,只有加大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力度,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中國鞋業才能避免或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中國制鞋業經過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有條件也有能力向更高層次邁進。第三屆中國國際鞋博會,為中國鞋業與國際高端技術開發由對望到對接,創造了積極的作用,中國鞋品牌與“我愛意大利鞋”高端時尚置于同等平臺,讓中國鞋業看到了自己與國際先進水平在設計、創新、材料、技術上的差距,使國內鞋業強勢品牌深受鼓舞,加快推“世界一流品牌”的進程。
第三屆中國國際鞋博會上,北京世界鞋業論壇,以“共同的市場,共同的機遇”為主題,探討了中國和國際品牌的發展之路。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與歐洲鞋業采購商協會合作,舉行的“中國品牌鞋在歐洲”項目,在“中國品牌鞋在歐洲”展區舉行了簽約儀式。第一批參與的中方企業在項目展示區內進行集中展示,并與歐洲采購商進行了交流、洽談。此屆鞋博會上可圈可點的是,在北京紫禁城端門舉辦的“世界與中國名鞋”發布活動中,世界品牌與中國品牌濟濟一堂,共同譜寫時尚的旋律,使古老的端門承載歷史與時尚的碰撞,激發了人們對品牌與時尚的渴望。
中國國際鞋博會組委會副主任譚安告訴記者,此屆鞋博會在中國鞋業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出現重大轉折時期舉行,意義重大。中國與國際鞋業強國通過鞋博會的交流與溝通,使越來越多的外國客商已經看到,中國是機會而不是危機,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的是溝通與合作。中國作為一個鞋類生產和消費的大國,其消費市場不可小覷,其技術市場也不可小覷。我們有理由相信,此屆鞋博會將使國際鞋業貿易由對抗到對話發生重要轉折。國際大牌進入中國市場,不僅帶來示范與合作的機會,還帶來鞋業時尚的春天,預示著中國鞋消費方式轉變和市場的發展;不僅帶來了鞋業工藝的信息,還帶來非常寶貴的警示:在迅速變化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規模已不是發展的動力,品牌才是現代市場的靈魂。
- 上一篇:第三屆中國國際鞋業博覽會在京舉行
- 下一篇:2024中國國際皮革展 專業觀眾再創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