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鞋企欲抗爭到底
針對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案終裁,商務部有關負責人9日上午接受采訪時指出,歐委會在調查、裁決中存在諸多問題,違背了WTO所倡導的自由貿易、公平貿易的原則,是對少數成員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的屈從,是“損人不利己”的短視行為。多家鞋企表示將通過國際規則進行抗爭,擬對歐盟提起訴訟,但業內專家認為,訴訟前景難料。
皮鞋原有出口優勢難保
“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總召集人、廣東番禺豐群鞋業公司董事長吳振昌表示,目前看來,對于涉案產品占生產比例大的鞋企來說,該案終裁帶來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而作為中國皮鞋主要出口地的廣東、浙江、福建3省更是首當其沖。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表示,近幾個月來,我國鞋類產品在歐盟的出口水平逐月下滑。
溫州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吳春悅也表示,高額關稅的征收將使“今后兩年中國皮鞋企業對歐出口量銳減40%以上。”業內人士認為,這不但會使我國的訂單流失,而且還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魯建華指出,自歐盟對我國皮鞋征收反傾銷稅以來,已致相關行業7萬人失業。
欲與歐盟對簿公堂
“我們已聘請律師,準備到歐洲法院起訴。”奧康集團有關人士透露,“反正已經投進去200多萬元了,肯定會將抗爭進行到底。”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鞋類產業是一個高度競爭性的產業,僅對歐盟出口的企業就達1000家以上,絕大多數是私營企業或外商投資企業,這些企業不可能以低于自己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以使自己虧損。這些企業也不存在政府給予的補貼。2005年以來,中國皮鞋對歐出口增長較快,主要原因是歐盟對華鞋類產品實施10年的配額體制終結后,中國出口潛力得到釋放,與傾銷毫無關系。歐盟裁決中國企業存在傾銷完全是基于否定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待遇這一前提,這是不符合中國實際的。
法律界有關人士認為,歐委會的裁決是一個行政裁定,按照歐盟的法律,如果在調查、裁決的程序存在問題,可以向歐盟法院起訴,要求其對裁決進行司法審查,從法律上講,存在推翻裁決的可能。但是,法院只審查程序,不審查實質內容,訴訟的結果很難說。過去因不服歐盟反傾銷裁決而上訴歐盟法院的中國反傾銷案約有七八例,惟一獲勝的是自行車反規避案。
可以訴諸WTO
專家認為,如果確認歐盟的裁決違背WTO規則,我國可以將此事提交WTO,應用WTO規則和爭端機制進行處理。
“WTO成員方有權使用反傾銷措施,但反傾銷的調查和裁決應符合WTO協議的規定,不能借反傾銷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強調,歐盟此次裁決存在諸多法律缺陷,損害了我國皮鞋企業的正當權利,將保留采取相應措施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