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中國鞋:穿在自己的腳上走出國門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皮鞋就一路走在國際貿易爭端的路上。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批準對中國產皮鞋加征進口關稅,認定中國皮鞋以不合法的低價在歐盟市場銷售。這意味著從4月7日起的6個月時間內,歐盟對中國產皮鞋征收的反傾銷稅將逐步提高。隨著稅率階梯式上升,中國鞋出口歐盟頹勢日益顯現,這必然影響中國1200多家制鞋企業和400多萬人的就業。而自10月7日起,中國所有出口歐盟的皮鞋和童鞋都要被加征16.5%的反傾銷稅。這是半年內中國鞋業遭遇的第二次反傾銷。走在一路上行的關稅臺階之上,中國鞋企苦不堪言。
然而,與那些忙于謀劃應對之策的相比,此前早已完成轉型的企業,不僅未陷入困境,反倒籌劃如何借機填充市場真空完成新跨越。面對同樣制裁,冷熱兩重天地。讓我們必須思考這樣的問題——中國鞋穿在哪只腳上才能走出國門。
借一只腳穿出國門
雖然是皮鞋大國,但中國鞋業品牌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大多數品牌來說,僅處于比拼產量和價格的體力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企業很容易被國外的競爭對手冠上傾銷的帽子,并陷入無休止的貿易爭端之中。為了實現突破,中國企業的早期策略是——借一只腳把自己的鞋穿出國門去。
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的奧康集團率先牽手世界名牌,以最快速度提升自己在國際市場的身價。作為其聯姻對象的意大利GEOX是世界著名品牌,以“會呼吸的鞋子”聞名世界鞋業。2003年2月,奧康與GEOX達成合作協議,在上海成立公司。GEOX將利用奧康的網絡,并把奧康作為生產基地;奧康則借用GEOX在世界68個國家的銷售網絡。GEOX要借奧康打入中國市場,奧康欲借GEOX提升品牌檔次和實現國際化之夢。在此后的合作中,GEOX公司為奧康提供了一些適用于生產該產品的技術。為了讓GEOX給奧康的技術轉讓更有效,GEOX同意在雙方認同的時間和地點,為奧康一定數量的生產技工提供充分的培訓。GEOX讓奧康進入其全球銷售網絡和設計開發領域。奧康從此不再受反傾銷貿易壁壘的困擾。可以說與GEOX的合作,讓奧康打開了一扇風險最小的國際化之門。
在借一只腳的同時,奧康更注重學習別人的走路方式。在先后投入兩億多元引進了30條國際一流生產流水線的同時,在意大利成立鞋樣設計中心和信息中心,聘請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意大利制鞋大師和設計大師常住溫州總部指導開發設計,每年開發3000多個新品種,確保奧康皮鞋始終走在潮流的前列。他們還認識到,打造國際化品牌必須在銷售方式上與國際接軌,形成一套反應靈敏、服務周到的國際化銷售網絡,培育良好的終端市場,在這種良性循環中,讓品牌逐漸成長為世界名牌。奧康集團先后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國、德國、日本設立了分公司及辦事處,成立了專門面向海外的進出口公司,產品的銷售觸角已經延伸到美國、日本、俄羅斯、西班牙、南非等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紐約、印尼等地開設了自己的品牌專賣店。
穿在自己腳上走出去
福建省晉江太平洋鞋業在一年前仍有70%的產品遠銷包括歐盟等國家在內的海外市場,如今這個數字已變為向國內市場銷售的比例,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得不通過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開拓,來化解單一海外市場帶來的風險。“出口轉內銷”———這個閑置許久的詞匯,又一次具有了生命力。究其原因,是我們的產品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面對不斷升級的制裁,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的皮鞋出口企業正在逐步調整其出口產品的結構,通過增加高檔次、高附加值鞋類的出口量,贏得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他們深切認識到,核心競爭力是靈魂,有了核心競爭力就有了自己的腳,中國鞋只有穿在自己的腳上,才能真正走出國門。
目前,把旗艦店開進浪漫之都巴黎的康奈,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出了100多家專賣店,并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海外開出1000家專賣店(柜)。當初他們在巴黎的繁華街頭開設專賣店時,就打出了康奈品牌和中國溫州制造,引起巨大轟動。他們感到中國皮鞋要突破國際貿易壁壘就要創世界名牌。名牌的高附加值,不僅跳出低價的誤區,遠離反傾銷,還進入高利潤、高銷售率的良性循環。
面對制裁,中國鞋企深刻認識到,由于我們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容易受到貿易壁壘限制,在今后一段時間里,應該搶占全球鞋業中高端銷售市場,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制造的品質優勢。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是中國鞋業擺脫困境的有效手段,此前的低價格競爭路線已經行不通了,只有發展自有技術,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切實體察消費者需求,才能贏得更為廣闊的市場。“中國制造”需要自己的國際品牌。國際化是中國鞋企做大做強的必走之路。只有加大自主創新、自主創牌力度,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練好內功,占領國際高端市場而立于不敗之地。
目前,國家對鞋業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要求全行業用15年左右的時間打造3—5個國際品牌,實現從鞋業大國向鞋業強國的轉變。
鞋企的國際化之路怎樣才能走成功?專家認為,提升中國制造的整體平臺的形象是當務之急。在產品同質化的過剩時代,獲得好評比滿足需求更重要。以目前的中國制造實力,足可以達到優質的水準。然而,根深蒂固的價格競爭意識,使中國企業陷入低質、低價、低信譽度的泥潭。中國制造的品牌效力大打折扣。對于中國鞋企來說,只有提升品牌形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貿易壁壘問題。對此,中國將采取控制產量和出口數量增長,積極吸引外資,加速技術引進,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等措施,改變目前鞋類產品檔次低的局面,當然,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有全體外向型企業的參與。中國制造的整體品牌效應是鞋企走出反傾銷的根本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