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何以“兵敗歐盟”
《中國鞋企:不排除直接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的可能》這則消息自10月5號起,迅速成為各大專業及財經媒體“十一”期間的頭條。消息透露,歐盟理事會5日以微弱優勢投票通過了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的正式反傾銷方案,中國一些鞋類生產廠商表示該裁決“令人難以接受”。“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發起人吳振昌說,不排除直接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的可能。
自去年中國鞋遭遇歐盟反傾銷調查時,就有不少中國鞋企“義憤填膺”的告訴媒體,要將歐盟不公正的待遇訴諸于法律,可事隔一年,這種論調依然存在,實在是讓人在無可奈何中無話可說。在中國第一紡織網&tracelog=pd_info_promo" target="_blank">紡織網“小馬視線”看來,打官司容易,只要你有錢、有時間,就能去打官司。現實是——那么多中國鞋企受到影響,而討論打官司的人也有很多,可是真的要行動的,又有幾個呢?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反傾銷訴訟中,存在著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當中國某一產業鏈中的上游企業提出反傾銷申請時,這一產業鏈中的下游企業卻反對。國外產品的低于正常價值的銷售,誤導了這些下游企業生產成本的確定。下游企業得到的僅僅是眼前的利益。其實國外企業獲得了壟斷地位后,就會按壟斷價格出售產品。可以想象,壟斷價格要遠遠高于產品的正常價值了。中國這些下游企業將不得不購買這些產品。短期利益的獲得是以長期利益的損失為代價的。
眾所周知,只要是國際貿易,就存在貿易保護,而反傾銷就更是”無盡的任務“,中國人怕打官司,尤其是這種反傾銷官司,杭州彈簧墊圈公司10年應訴歷程至今歷歷在目。而我們國家遭遇反傾銷的很多都是私營中小企業,缺乏經驗的企業家們大有人在,一夜之間熬白了頭發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尤其是某些中國企業家拿得起放不下,贏得起輸不起,最讓人悲哀的就莫過于此。
所以,在當下國際貿易大背景下,國內鞋企靠以往的以“簡簡單單的產品打天下,集中開拓一兩個市場,甚至將雞蛋全放進一個筐子里”做法必須加以改變。值得贊賞的是,歐盟對華皮鞋開征反傾銷稅,中國鞋企已經開始轉型。而在“小馬視線”看來,歐盟對中國鞋加征反傾銷稅更使得很多中國企業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他更是令中國企業從中學會了WTO和國際貿易游戲規則。中國鞋企今后要在國際市場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時刻做好準備,成為應對反傾銷的贏家,也只有按國際貿易規則辦事,這樣才能有應訴的資格,才能得到國際貿易法則的保護。
“小馬視線”此前指出,避免遭遇反傾銷,開展好行業預警監測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切實開展好行業預警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監控與行業發展和運行的相關因素,準確分析判斷,快速發布,讓出口歐盟市場的廣大鞋企盡早掌握相關信息,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證產業能夠穩定健康發展已是當務之急。
目前,眾多企業都感到有關方面提供的預警信息比較滯后,企業很難做到提前反應和防患于未然。亟待建立完備的全行業出口預警機制,跟蹤監測我國鞋類品出口情況。一方面,對數量大、價格低、質量差的出口紡織品及時預警,限制出口;另一方面對國際鞋類出口市場形勢及時通報,避免企業盲目出口,規避出口風險。
此外,“小馬視線”建議,為了避免由于外部貿易環境突變而導致的市場混亂,有關方面應盡快建立對歐盟鞋類出口的相關管理機制。比如仿照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曾發出過紡織行業自律的呼吁,制訂敏感紡織品出口企業自律限價原則;實行敏感紡織品行業準入機制;建立紡織品出口價格協調機制;建立出口預警機制,即分析海關實時監控數據,發布相關信息,將具體商品和市場進行分級分類,提出分級預警防范和應對措施,以引導企業有序出口。
“小馬視線”需要提請出口企業重視的是:隨著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政策的正式實施,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針對中國鞋、紡織品等的貿易摩擦也勢必愈演愈烈,因此,相關行業協會亟待形成行業規范,以規范企業經營行為,避免惡性競爭和過度競爭,引導企業有序出口。
最后要提到的是,阿里巴巴的馬云有句比喻很是恰如其分:“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也許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明天晚上就死掉了!”這個“冬天”的重現,意味著新一輪淘汰賽的開始。那些沒有做好準備的企業,你們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