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城業戶3年損失近億
賒賬,每一個聽到這個詞的沈陽南塔鞋城業戶都會皺起眉頭,因為接下來肯定是不收一分錢,就讓顧客拿走成箱的鞋。
這樣盲目的“講義氣”其實并不是業戶們心甘情愿的,此舉也讓他們3年損失近億元。這是昨日記者在東北鞋業聯合會為鞋城業戶組織的免費法律咨詢活動中了解到的。
心痛
盲目“講義氣”損失嚴重
周曉敏在南塔鞋城經營運動鞋將近8年了,開業時間不長,她就接到了一個大客戶——百信鞋業(以下簡稱“百信”),每當有新式鞋上市,她都會找到“百信”推銷,由于出貨量特別大,“百信”又是大規模的商家,周曉敏一點兒也沒懷疑與“百信”間沒有任何貨物來往憑證的交易,而且也像其他十幾家長期為“百信”供貨的業戶一樣,裝作十分“義氣”,只說一句:“先拿去賣吧!”她沒有要求“百信”預先付貨款,就把鞋擺上了“百信”的柜臺。
這種交易持續了兩年半時間,幾年前,“百信”突然停業,周曉敏追討貨款無門,而一算賬才發現,“百信”共欠了她十多萬元的貨款。此外,她還遭遇了一次貨運站攜款逃跑的事,價值一萬多元的鞋運出去就沒了信兒。她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其他商家賒賬欠她的錢,差不多還有十多萬元。
東北鞋業聯合會副會長錢友介紹,鞋城業戶被侵權現象一直十分嚴重,像周曉敏這樣被拖欠大額貨款的占很大比例。有不少商家借口沒有簽合同,長時間賴賬。3年里,還發生了30多起貨運站攜款潛逃的事,讓南塔鞋城的業戶損失3000萬元左右,這兩項損失總計下來,得將近1億元。
無奈
不“講義氣”做不了買賣
其實,這樣“講義氣”并不是鞋城業戶的本意,在買賣中,業戶們實際上都是心里不托底又不得不“講義氣”。記者了解到,南塔鞋城內共有攤床約3000個,從業人員近萬名。在鞋城內經營皮鞋近3年的王順清對記者說出了心里話:“如果你不慷慨地給顧客賒賬,顧客肯定會跑到別的攤床去買貨,這么多家賣鞋的,顧客根本不愁買不到可心的鞋,這就等于白白把上門的客戶趕跑了。可以說,賒賬也算是在鞋城做買賣的一招了,而且,業戶一般也不會與顧客簽買賣合同,特別是打電話訂購、貨到付款的,更是任何憑證也沒有。”
賒賬容易,要賬就難了,記者了解到,許多攤床甚至派專人去要賬,長時間、大數額的賒賬讓鞋城業戶不堪重負。
據了解,在選擇運輸貨物的貨運站時,業戶們往往也是盲目地信任某一個貨運站,長期合作運輸,不會主動查看貨運站的合法手續,這就讓每一次托運貨物都有一定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