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鞋推動內地發行與國際接軌 市場走更穩
因美國綠鞋公司在IPO時率先使用而得名的綠鞋制度(超額配售選擇權)近日正式在內地放行,并可望在即將上市的工商銀行率先使用,助其創下全球IPO規模的歷史新高。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新制度的實施將推動內地發行制度與國際接軌,同時使內地新股市場走得更穩一些。
操作路徑圖
“國際市場幾乎每個新股發行都有綠鞋,若求大于供,便增發新股增加供給,若供大于求,則在二級市場提供買盤增加需求,由此穩定新股上市表現。”摩根大通(亞洲)資本市場部聯席主管吳繩祖向記者介紹。
目前內地尚未有首只“綠鞋”面世。從國際通行做法來看,發行人一般會給予主承銷商在股票發行后30天內,以發行價從發行人處購買額外的相當于原發行數量15%股票的期權,具體數量由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如即將上市的招行H股以及此前的中海油分別設定了10%和12.5%的超額配售權。考慮到對穩定股價的影響力,這一比例一般不會低于10%,該期權也可以部分行使。
主承銷商獲得這一期權后,便會在股票發行中超額配發期權所約定比例的股票,這額外配售的股票一般是主承銷商從發行人大股東手中“借股”,或者向企業戰略投資者“借股”,這些股份會在新股發行期間銷售給投資者。
股票上市后,如果股票求大于供,股價上揚,主承銷商即以發行價行使綠鞋期權,從發行人處購得超額發行的15%股票,并補足自己超額發售的空頭,即還給“借股”的大股東。此時實際發行數量為原定的115%。
若股票上市后供大于求,股價跌破發行價,主承銷商將不行使超額配售權,而是以國際配售中超額配發獲取的資金從二級市場購入股票以支撐價格,購入股票將對沖空頭,即還給“借股”的大股東。此時實際發行數量與原定數量相等。由于此時市價低于發行價,主承銷商這樣做并不會受到損失。
影響幾何
“綠鞋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穩定新股上市表現。”吳繩祖介紹。從國際市場來看,有關綠鞋機制的安排也是在“承銷”一章中有關市場穩定措施的部分進行專門披露。
從臨近內地的香港市場來看,綠鞋制度安排對股票上市后的表現也起到明顯的穩定作用。以去年10月27日上市的建設銀行為例,上市第二日跌破發行價2.35港元,主承銷商即在2.30至2.35港元的價位購入了20.97億股,建行股價隨之在2.30港元見底;而在11月9日建行股價大漲之后,主承銷商又悉數行使15%超額配售權,新發行39.72億股以補足國際配售中的超額配發。在整個股價穩定期內,建行股價較招股價的波幅處于-2%至8%之間。
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指出,在美國市場,承銷商可以利用超額配售權進行被動投資,比如在二級市場跌的時候買入股票平倉,以賺取中間差價。他還指出,如果超額配售權行使,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可以多融入資金,對于承銷商來說,則可以按比例多獲得承銷費,同時也有利于市場穩定,因而是多贏的安排。
國泰君安(香港)董事總經理王冬青指出,除穩定股價的作用外,“綠鞋”有利于新股的成功發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投資者利益。在國際市場還有一個附加效果是,超額配售的股票一般會配售給與承銷團關系密切的投資者,由于配售價格與發行價一致,并低于市場價,投資者有利可圖,主承銷商也可借此進一步鞏固與各財團的關系。
香港群益證券研究員陳宋恩也提醒投資者,超額配售權雖然可以起到穩定股價的作用,但并不能夠限制股價的漲跌,同時承銷商在什么時間行使超額配售權也存在變數,投資者應對此予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