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在歐洲市場的形勢
從歐盟官方網站發(fā)布的統(tǒng)計進口數(shù)據(jù)和我國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2005年1月-4月,中國鞋類產品(成品鞋和鞋材)出口22.9億雙或千克,金額55.7億美元。其中成品鞋22.4億雙,金額53.9億美元,出口平均單價2.41美元/雙。其中,塑膠鞋出口13.3億雙,21.8億美元,出口平均單價1.64美元/雙,同比分別增長14.7%,21.8%,6.5%;皮鞋出口4億雙,22.4億美元,出口平均單價5.55美元/雙,同比分別增長14.3%,29.5%和11.7%。我國鞋類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日本、香港等傳統(tǒng)市場其中歐盟是我鞋類出口的每二大市場。2005年1月-4月,對歐盟鞋類產品出口3.3億雙,同比(擴盟后25國,下同)增長3.1%,出口金額9.4億美元,同比增長32.4%;出口平均單價2.83美元/雙,同比增長30.4%。
上面的這些數(shù)字讓人們覺得歐盟的市場看進來是如此的喜人,但在如此喜人的形勢背后,也隱藏著中國作為世界制鞋大國而不是制鞋強國的尷尬。有專家認為,中國的制鞋企業(yè)目前在“自己的家里”制造了1973年到1978年間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出現(xiàn)過的同樣局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洲的鞋類進口增長仍然會保持非常強勁的勢頭,而且對歐洲人來說,中國鞋產品的質價比很好,這就意味著,歐洲消費者的印象是買中國鞋的價錢是合理的,雖然很少有人能夠從技術角度去評價產品,而多是從表面去考慮。相當高的質價比的確是進軍歐洲市場最大的優(yōu)勢,但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我們的弱勢。
其實,“針對中國制造的產品的貿易保護機制”并不是一句空話,為了保護本國制造商及就業(yè)水平,一些歐洲國家已經開始行動了。鞋類產品出口的配額限制、進口許可監(jiān)控、接連不斷的反傾名譽掃地訴訟......種種來自政府和有關組織的政策和條款在無形中加大了中國鞋拓展歐洲市場的阻力;發(fā)生在西班牙的“燒鞋事件”、意大利鞋業(yè)廠商會在報紙上抵制中國鞋的廣告等等,這些不斷來自民間的抵制措施,直接阻礙了中國鞋在其市場中的進一步發(fā)展。可以說,中國鞋在歐洲市場上雖然有著不錯的市場前景和潛力,但腳下的道路依然是布滿荊棘,尤其是當?shù)氐男瑯I(yè)制造商,對中國鞋充滿了“怨恨”。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