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鞋商集裝箱的黃金時代已然遠去
據悉:經莫斯科市議會副議長梅捷列斯基證實,最近發生連環爆炸造成重大傷亡,號稱全歐洲最大露天市場的的切爾基佐沃批發市場年底拆除結束營業。
消息還稱,由于該市場占地20公頃,每天在市場人口流量達100萬人,市場交易達數百萬美元,此事成為今天全莫斯科最受矚目的焦點新聞。
據報道,梅捷列斯基說,由于當地龍蛇混雜,事故頻繁,莫斯科市政府早就有拆除切爾基佐沃批發市場的計劃,他不否認是爆炸案使此事加快進行腳步。
據此間消息指出,由于切爾基佐沃市場很多交易是介于合法與非法間的灰色地帶,但是其中牽涉到太多層面的利益,有關部門都不愿面對處理。
這個消息涉及了一個與大多數在莫斯科經商的華商利益相關的問題,集裝箱市場(華商的切爾基佐沃批發市場)的明天在哪里?
應該說,在莫斯科淘到金的華商是在集裝箱市場淘到第一桶金的,對于這些華商來說,集裝箱市場具有著重要的意義,正是這個市場,見證了中國商品在俄羅斯10多年的黃金時代,集裝箱市場,承載了無數華商的財富夢想。
一位華商感慨地說:2000年左右,集裝箱賺錢還是很容易的,一個朋友從黑龍江過來,發貨兩個月就賺了40萬人民幣,當他打電話報喜的時候,家里擔心地說:你千萬不要做犯法的事情啊!當時在國內,兩個月可以賺40萬人民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莫斯科,這樣一夜暴富的情況太多了。當時錢來的容易,花的也容易。
集裝箱市場,在華商眼中,是一個魔法盒子,你只需要投入一點,就可以變換出無窮無盡的美金鈔票。
那個時期,是集裝箱市場的黃金時代,他成就了消費者、華商和托運公司三方,市場本身因生意奇好而導致攤位供不應求,價格暴漲名氣,貨主也賺到了大筆的美金現金,批發商也購買到了各種各樣的低價商品,滿足了貧困的消費者的需要。
但是,進入2003年之后,市場開始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生意開始變的艱難起來,到了2006年,大多數的華商開始感慨,生意很難做了。
集裝箱市場的興衰折射了俄羅斯社會經濟情況的變化。
從建立之初到現在,集裝箱市場面對的消費者一直是俄羅斯的低收入群體,商品以物美價廉著稱。
在初期,這個定位是非常準確的,也為華商贏來了絡繹不絕的客戶。但是也正是這樣的定位,使得俄羅斯客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集裝箱市場的商品,都是質量不好的假冒偽劣產品。
應該說,俄羅斯人有著強大的購買能力,長期以來,他們的消費欲望一直被現實的拮據壓抑著,但是在俄羅斯人錢包越來越鼓的今天,他們渴望用更多的錢買到他們認為質量好的商品,這個時候,他們的第一消費反應是遠離集裝箱,遠離市場,如饑似渴地進入商場購買商品。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當時成全了華商的物美價廉,如今成了失去消費者的理由。
集裝箱市場的生意日益萎縮,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談到關閉集裝箱,大多數華商認為在現實中不太可能。
多少年以來,關于莫斯科市政府要關閉集裝箱市場的傳言一直沒有停息過,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
2005年3月,據俄羅斯當地媒體報道,居住在集裝箱市場附近的一些俄羅斯居民進行了游行,抗議該市場擾民。
2005年春天,一些關于政府要關閉集裝箱的流言甚囂塵上,一時間,市場人心惶惶,一些箱主甚至因恐懼而匆匆賣掉了箱子,由于要轉手的箱子很多,導致了箱子價格的下跌。
但是2005年末,市場的運行依舊正常而平穩,到了2006年春天,市場箱子的價格重新開始上漲。
應該說,市場要被關閉,這樣的說法并不是十分可靠,可能在今天,也不是在莫斯科的華商最關心的問題,莫斯科之大,一定有華商可以批發貨物的地方,他們的擔心不在這里。
他們真正關心的是,當作為象征的集裝箱市場的客戶越來越少,當一個黃金時代已經開始遠離,明天,我們怎樣才能在俄羅斯賺到錢!
一位華商說:“我身邊的朋友有辦廠的,也有做公司的,還有一些要去別的國家,比如說烏克蘭和阿塞拜疆,大家一致的想法是集裝箱的生意是很難做的更好了,辦廠和做公司也不是很容易,但是畢竟是從這個市場走出來了,不用坐以待斃,難是難,做生意哪有不難的!”
面對走過了黃金時代的集裝箱市場,集裝箱之后的路怎么走,是大家心里的一個難題。
- 上一篇:巨型注塑機在意大利寶勝公司問世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