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表示對中國鞋實施長期性懲罰性關稅
奧地利《標準報》2006年8月31日在經濟版發表了題為《對中國鞋實施長期性懲罰性關稅》的署名文章,分析了歐盟在這場與中國和越南的貿易爭端中的處境和歐盟內部不同國家之間的矛盾和分歧。
對中國鞋實施長期性懲罰性關稅
——歐盟計劃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皮鞋實施長期性懲罰性關稅
歐盟去年從中國進口了12.5億雙鞋,從越南進口了2.65億雙鞋。對于一個每年市場容量為25億雙鞋的市場來說,這些鞋占了60%的市場份額。
歐盟貿易委員會主席皮特曼德爾松認為,許多中國和越南的制鞋商受到政府不正當的支持,在用傾銷價銷售鞋。這些企業通過較低的納稅、較低的工資成本和出口優惠獲利,從而對歐盟的制造商形成非法的競爭優勢。歐盟建議對來自中國的鞋征收16.5%的懲罰性關稅,對來自越南的鞋征收10%的懲罰性關稅,比現行的、但到10月就到期的稅率要低。要實行一項長期的規定,需要歐盟成員國的一致同意,而目前難以實現。
南北分歧
傳統的制鞋國像意大利對曼德爾松的態度非常歡迎,但是北歐國家卻反對實行懲罰性關稅,因為他們沒有本國的制鞋業要加以保護,而消費者則會因鞋價上漲而受到影響。此外,許多國家的制鞋生產在過去幾年中已經轉移到了中國,而這些廠生產的鞋再回到歐洲時也會受到懲罰性關稅的影響,據專家估計,12.5億雙中國鞋中,有40%—50%是歐盟企業委托生產的。
奧地利商會的代表稱,奧生產商和銷售商都反對實行懲罰性關稅。奧地利每年生產600萬雙鞋,相關就業人數有2000人。
如果實施懲罰性關稅,鞋價的上漲也不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所涉及的只是皮鞋,總數2.77億雙鞋。
進一步加碼
根據歐盟的統計,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鞋的平均價格為8.5歐元,如果實行懲罰性關稅,對經銷商來說,每雙鞋要貴1.4歐元。而實際上每雙鞋的銷售價在35歐元到100歐元以上,所以這一措施對消費者來說恐怕也沒有多大意義。
當被問到這一措施的有效性時,曼德爾松的發言人鮑爾說,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表明我們不能接受傾銷價,而不是為了使鞋大幅度漲價。有趣的是,在過去幾年中鞋價的下降有很大一部分讓鞋商們侵吞了。根據歐盟委員會對此前15個月所作的調查,從2001年至今,從中國進口的鞋降價了31%,從越南進口的鞋降價了20%,而消費者得到的平均價格卻保持沒變。
政府和越南政府拒絕了歐委會的指責,他們允許本國的制鞋商以不公正的低價將其產品推向市場。歐委會爭取在10月7日即更高的臨時性關稅到期之前做出一項決定。
利分析家以為,歐盟委員會想對中國和越南的制鞋商的傾銷實行經常性的懲罰性關稅于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可能會使鞋價上漲,銷售額大幅下降,而另一個只是發出一個信號,表明歐盟不接受非法競爭。
盟的這兩個目的都不可能達到。因為歐洲貿易商的買入價平均為8.5歐元,與35到100歐元以上的賣出價相比是如此的低,以致于16.5%的懲罰性關稅難以有什么作用:一雙鞋賣70歐元還是賣71.4歐元,消費者是不會真正在意的。
因此,懲罰性關稅只是一個象征性的舉動,用來抵消中國企業不正當的稅收優惠和工資傾銷的影響。這種效果只有在實施懲罰性關稅之后才可產生,但在具體場合很可能毫無意義。因為那些本應投票支持實施長期懲罰性關稅的歐盟成員國的多數已經拒絕一次了,按理說,他們這次還會投票反對,因為許多西歐和中歐的制鞋商已將他們的生產轉移到了中國或越南,這樣他們自己的產品重新進口到歐盟時就要受到懲罰性關稅的影響。
連一項關稅稅率都無法達成一致的歐盟,依然處于束手無策的境地。如果有誰在此之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話,那么眼下歐委會和成員國之間的沖突會使人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歐盟在經濟上的協調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這一場懲罰性關稅的冒險到頭來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