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集團轉型鋒芒初露
從單一制鞋業發展到30多種行業
日前,在沂蒙老區舉行的雙星集團85周年華誕儀式上,該集團總裁汪海宣布,雙星多元化發展戰略初戰告捷:已經由單純制鞋這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轉到鞋業、服裝、輪胎、機械、熱電等五大行業為主的30多個行業,今年上半年集團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正朝著綜合性制造加工業特大集團的目標邁進。
“雙星”早在1995年就首批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具有85年歷史的雙星集團是國內最早、最大的制鞋企業,在全國擁有十大鞋業制造城、140多條鞋類生產線的六大類產品,產品多達1000多個品種、上
萬個花色,年產各類鞋近億雙。在全國建起十大經營戰區、200多家代理、3000多家連鎖店的營銷網絡;在美國、德國、俄羅斯、阿聯酋等國設立10家分公司,并與200多家國外客戶建立貿易伙伴關系,擁有中國鞋業惟一的國家級技術科研開發中心和皮革鞋類檢測中心。雙星鞋連續15年榮列全國同類產品銷量第一,穩居中國制鞋行業的龍頭地位。
1998年,雙星集團與膠南市華青輪胎公司合作,組建雙星輪胎公司,給汽車做“鞋”,拉開了雙星多元擴張的序幕,2005年,又托管有中國輪胎“四大家族”之一的東風輪胎,使雙星輪胎很快成為中國五大輪胎企業之一,并榮膺“中國名牌”稱號。之后,雙星的多元擴張一發不可收,目前,已發展至鞋業、輪胎、服裝、機械等八大行業,包括廣告、金融、餐飲、娛樂、旅游等諸多三產行業,共涉及30多個行業和領域,擁有4個中國名牌產品。其中雙星鑄機占據全國70%以上清理機械市場份額,各項經濟指標居全國同行業首位,服裝產業擁有近30個經營單位,近百家服裝生產核心工廠。
在這個專業化細分時代,多元擴張成為廠家慎之又慎的舉動,作為中國的“鞋王”,雙星意欲何為?雙星總裁汪海認為,制鞋行業市場準入門檻低,行業的利潤率不斷壓低,目前,雙星的品牌價值已達492.92億元,以“雙星”品牌巨大的無形資產進行品牌擴張,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雙星的各類產業是相互關聯的,鞋業、輪胎業同屬橡膠行業,機械業可以為鞋業、服裝、輪胎業配套,而服裝和運動鞋都是體育運動元素,三產項目至少可以為雙星的幾萬號員工服務。并且,雙星在全國擁有3000多家品牌展示網點,可以把雙星所有產品在店內集中展示,使各類產業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前進。最主要的是,鞋業、輪胎業等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受原材料的影響較大,必要時,可以用機械、熱電等產業進行“救援”。“我們的目標是把雙星打造成綜合性制造加工業特大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