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業發展新格局
昨日,武侯區與崇州市正式簽訂了合作建設中國女鞋之都崇州生產基地的協議,首批20余家制鞋企業與生產基地簽訂了投資協議。這標志著成都進一步明確“武侯建都、周邊建園”的鞋業產業發展戰略。
今后將相繼有武侯區的鞋廠和西遷成都的鞋企將生產基地布局在武侯區周邊區縣。市委常委、副市長朱志宏出席簽字儀式。
產業新格局:1+X
成都鞋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四川鞋業在成都,成都鞋業看武侯”的發展態勢。目前,武侯區西部鞋都工業園區及其周邊聚集了四川省80%以上的制鞋企業,其中女鞋產量位居全國第三位,2006年獲得“中國女鞋之都”的區域品牌稱號。
面對鞋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東鞋西移”的戰略轉移機遇來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侯區提出了“武侯建都、周邊建園”的鞋業產業發展戰略,形成鞋業產業發展“1+X”布局。“一”,指以武侯為鞋業集群發展中心區,主要功能定位為鞋業研發中心、貿易中心、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品牌鞋業制造中心,形成產業配套齊備、功能齊全、與國際接軌的產業平臺;“X”即2至3個生產基地,發揮崇州、金堂等地在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形成鞋業制造產業聚集區,主要功能定位為鞋業生產基地,實現成都鞋業的集群發展。
鞋廠入駐基地,政策扶持
據崇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女鞋之都崇州生產基地規劃總面積6000畝,用5至10年時間分兩期完成。其中一期規劃3600畝,力爭引進企業200家以上,總投資達20億元以上。
據介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制鞋產業的發展,并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推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武侯區與崇州市合作發展鞋業,是充分發揮兩地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推進產業發展的創舉。
武侯區委書記劉守成說,武侯區將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轄區內制鞋企業易地技改,向“中國女鞋之都崇州生產基地”轉移,武侯區將給予一定的搬遷費用以及技改貸款補貼利息的扶持。卡美多鞋業、武駿實業公司、美麗點鞋業等20余家制鞋企業與生產基地簽訂了投資協議。
形成產業鏈,吸引“東鞋”來蓉
昨日的簽約儀式在武侯區西部鞋都新落成的品牌企業基地舉行。品牌企業基地項目正是集鞋材選購、鞋貿交易、鞋廠展示、成品鞋采購、鞋業人才交流與培訓等一體的綜合化鞋業產業平臺。業內人士認為,該平臺與周邊產業鏈的配套,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東部鞋企來蓉投資,進一步打造鞋業“成都造”品牌。
武侯區西部鞋都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10年,成都鞋業將逐步形成新的“前店后廠”模式,即以武侯區為“店”,即鞋業貿易中心、展示中心;以其周邊的崇州等地為“廠”,即生產基地。同時,基本建立起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專業分工配套、商貿流通暢達的成都鞋業產業鏈,形成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擴張能力較強的鞋業集群。
- 上一篇:辛集皮革 立足創新走世界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