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都”晉江經濟裝上“創新”引擎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最近,創新是上至晉江市領導、下至企業科技人員熱議的話題。29日閉幕的晉江市第十一屆黨代會通過了《中共晉江關于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晉江的決定》。
發展進入“拐點”
晉江市是制造業強市。但是,8月19日國家統計局首次發布的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中,晉江沒有企業入選;26日,國家統計局又公布了中國10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也沒有晉江企業上榜。“這些信息折射出晉江企業在集團化經營和做大做強方面還需努力。”晉江市統計局一位負責人分析指出。
來自晉江市統計局一份專項調查顯示,2005年晉江市125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科技活動的單位僅145家,僅占11.6%,這直觀反映出晉江市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整體水平較低的現狀。
橫向對比,2004年全國十強縣(市)每萬人平均全年申請專利數為12.68件,晉江市為7.56件,2005年則下降為5.59件,這讓晉江市作為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科技先進縣(市)”的稱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晉江企業正面臨著發展的拐點,晉江經濟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轉型升級階段,處于能源、資源、環境對 濟增長的約束日益突出的高敏感時期,處在更大市場競爭壓力、更高國際貿易壁壘、更多技術壟斷的嚴峻形勢下,長期以來依靠要素資源投入支撐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
模仿弊病待治
模仿曾是晉江崛起的捷徑,模仿成就了今天的晉江。但是,缺乏創新元素的模仿追隨策略的消極影響正在逐漸顯現。在企業品牌名稱上互相模仿、請明星打廣告等營銷手法的不斷復制,晉江的企業已經形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廣告+明星”的路徑依賴,創新的能力乏善可陳。
一個沒有創新意識只會模仿的企業是不可能演繹出獨特企業文化的,也不可能生產出特質產品,更不可能像巴黎約翰·羅布的皮鞋一樣,連低端產品的起價都是800美元,而且要一年以后才能拿到貨。
盡管用國際標準來衡量晉江企業未免要求太高,但晉江企業產品的附加值之低卻是必須直面的現實。意大利的布倫塔河皮鞋集群帶是世界級鞋都,集群內有866家企業,14000名從業人員,年產2000萬雙皮鞋,年銷售16億歐元。晉江有3000多家制鞋企業,年產鞋近10億雙,但年銷售額卻僅僅與布倫塔河相當。布倫塔河的鞋的單價是80歐元,晉江鞋是2-3歐元。
高附加值從何而來?專家指出,在于布倫塔河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從設計研發到檢測的系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品牌文化。當地有一所1923年建立的皮鞋學校,世界級的設計師大多是從這所學校走出去的,學校每年會有120個培訓班,對企業主、設計師和工人進行培訓,他們還有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檢測、產品咨詢、營銷等方面的服務。
催生創新沖動
在近日舉行的晉江校企合作峰會上,該市曉星紡織公司老總林輝陽穿梭于各大高校之間,他已經從與高校的合作中嘗到了大甜頭。2003年初,曉星紡織和香港理工大學聯合研發具有防水、防油和防污功能的納米布料,兩年后成功了,納米布料開始銷往省外和國際市場,速度之快令國外同行驚訝。今年4月,這項自主研發的納米技術,獲得瑞士日內瓦第34屆國際創新發明獎金獎,而且是全球納米技術在紡織品布料中惟一的金獎。
在晉江,正在發生的這種創新故事還有很多。
為了提高安踏產品的檔次、質量和科技含量,安踏公司總裁丁志忠組織研發人員赴國外考察、進修,確保公司始終站在國際前沿。日前,在安踏和RSscan公司以及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物力學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國內首個運動力學實驗室成立。這個在中國體育用品界獨一無二的高科技實驗室,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提取CBA賽場上300多名運動員腳部的數據,依此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運動力學腳型。
政府有力推動
一個區域性產業要實現整體轉型提升,政府的主導作用舉足輕重。在晉江市第十一屆黨代會上,通過了《關于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晉江的決定》,把建設創新型晉江作為加快新一輪發展的戰略舉措,吹響自主創新的號角!
與此同時,晉江市舉辦首屆福建(晉江)校企合作峰會,這種校企聯姻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引進人才、技術合作的創新做法。200多家企業與61所院校進行現場交流,共達成合作意向126個。
校企合作峰會的成功舉行,是晉江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第一步。根據晉江市的規劃,未來將圍繞實現“111662”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發揮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作用,強化創新政策導向,優化創新外部環境,培育城市傳新文化,推進思想觀念、發展模式、體制機制、對外開放等系列創新,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逐漸把晉江建設成為特色優勢明顯、創新活力無限、人才名品匯聚、發展后勁充盈的現代化創新型城市。
《晉江市關于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晉江的決定》提出,把建設創新型晉江作為加快新一輪發展的戰略舉措,引導龍頭企業加大研發專項投入,拓展“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啞鈴型經營模式,提升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和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
重點扶植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支持現有企業技術中心改進升級,鼓勵行業龍頭貼近海內外技術源頭設立、收購、控股研發機構,不斷提升行業、企業研發核心技術、儲備技術成果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加快晉江產業集群信息共享平臺和CSP協作服務平臺建設,廣泛普及信息運用技術。
設立知識產權專項資助、評獎資金,扶持發明專利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重獎有重大貢獻的發明專利。拓展國家級、行業級、省級等三個層面的品牌梯隊,擴大品牌產業國內外市場占有率。減免工商登記變更、房產過戶、內在資產轉讓項目收費等手續,鼓勵企業實施股份合作制或公司制改造,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
拓展產學研合作空間,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自主創新提速的“助推器”,開展院企合作,推動科技創新供需對接,以總部商務區為依托,探索建設晉江“虛擬大學園”,通過信息網絡手段,整合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為企業開展技術攻關、解決管理難題提供遠程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