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皮革精萃----廣東省皮革工業協會
南粵大地,充滿生機。在這塊位于北回歸線地帶的綠洲上,物源豐饒,地區富庶,山明水秀,風光旖旎。
廣東,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社會生產力的累積,加上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成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最快,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在這片熱土上,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皮革工業,歷經幾千年的延續,又逢改革開放的時代,逐步發展壯大,形成自已鮮明的特色。皮革工業是廣東的傳統產業之一,是輕工業重要組成部份,它包括制革,制鞋,皮具,箱包,皮革服裝,皮革化工,皮革機械,皮革五金,鞋用袋用材料等。
與眾多行業一樣,廣東的皮革工業有近二十年得到很大發展。目前總體生產技術水平,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創新能力均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廣東是名符其實的皮革生產大省。
據統計,全省皮革行業現有上規模企業970家,從業人員51萬人。(全社會量應有企業上萬家,從業人員上百萬人)。主要分布在廣州,東莞,深圳,佛山,鶴山,惠東,中山,揭陽,茂名等地區。統計口內年總產值430億元,占我省輕工行業總產值5.35%,利稅總額10億元;年出口交貨值4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量6%。
廣東制革業歷史悠久,產品制作精細,生產設備先進,配套設施完善,生產品種多,開發能力強。全省輕革年產量達3100萬平方米,居全國第四位。廣東生產的鞋面革,沙發革,服裝革,包袋革等,豐滿柔軟,色彩豐富,高檔華麗,風格多樣,受到業界好評。
在皮革工業中占主導地位的廣東鞋業,廠家眾多,技術成熟,產品質量穩定,款式領導潮流。廣東皮鞋年產量達13億雙,占全國53%,各類鞋總產量達26億雙,占全國50%,堪稱“制鞋大省”。廣東的鞋產品不僅在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還遠銷國際市場,年出口交貨值達40多億美元。與皮鞋生產相配套的行業如鞋機,鞋材,鞋樣設計,鞋業信息服務等配合發展,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鞋業生產基地和鞋業信息中心。
廣東的皮具產品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廣東皮具發展勢頭強勁,F年產各式皮袋5億個以上,占全國65%,箱類1500萬只,占全國36%,年出口值達24億美元,占全國40%以上。廣東皮具的突出特點是:品種多,開發快,制作精美,風格多樣,偏重于中高檔產品。皮具箱包作為一種既方便實用,又賦有文化品味和個性體現的日常生活用品,功能不斷擴展,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這一產業在皮革行業中的份量將越來越重。
廣東的皮革化工材料,制革制鞋機械設備,鞋材袋料配件等從無到有,經過十幾年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其品種,質量,配套性,技術服務等日益完善,為廣東皮革為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隨著行業的發展,皮革專業資訊種類繁多,渠道暢通,傳遞快捷。全國各類皮革專業媒體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廣東。通過媒體傳播,加強了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行業進步。
廣東皮革類專業市場的開發和興起,為行業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隨著一些地區皮革生產基地的建立,皮革專業市場應運而生,越做越大。如廣州大新路濠畔街皮革市場,廣州站西路新濠畔鞋業市場和鞋材袋料批發市場,三元里佳豪鞋業名廠直供基地,廣州梓元崗皮具城,花都獅嶺皮革皮具城,東莞皮革市場,惠東鞋業市場,深圳龍崗集銀皮革廣場等,建立了配套服務齊全的皮革制品,材料,工具,設備的批發銷售網絡,成為皮革業最集中的產品展示,信息交流和原輔材料選購中心。
在皮革行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行業專家和社會人士開始重視創品牌工作,他們在實踐中認識到:品牌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在消費市場上有著獨特的魅力和無形的價值,企業要在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做強做大,在品牌推廣上做文章,下功夫。
目前,廣東皮革業已經涌現出一大批質量優,信譽佳,服務好的品牌產品,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些企業產品已經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等稱號,并產生了良好的企業效益和社會影響。
為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名牌帶動戰略”的號召,推進廣東省皮革行業品牌戰略的實施,引導和支持企業打造業內名牌產品,樹立廣東皮革品牌群體形象,廣東省皮革工業協會開展了“2003年度廣東省皮革行業特色品牌產品”評選活動。評選活動的宗旨是:“關注行為發展,鼓勵品牌建設”。評選活動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相關行業組織及廣大企業的大力技持和熱情參與。公告發出后,在報名期內共有約50家企業表達了參選意向。經評委會認真評審,從品牌意識,產品質量,市場情況,企業效益,發展水平等五個方面進行定量評分,最終評出“2003年度廣東省皮革行業特色品牌產品”企業共25家。這些獲選企業是行業品牌的突出代表,集中展示了我省皮革行業優秀的品牌形象。
品牌戰略逐步深入人心,為廣大企業家所關注并付諸實踐。但問題仍然存在:廣東許多制鞋,皮具企業從三來一補做起,多年來習慣于來樣加工,貼牌生產的模式,不愿意費功夫開拓市場,培育自已的品牌;鞋類,皮具屬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許多企業規模不大,設備老化,人才缺乏,自主開發能力不強;管理還跟不上;以上諸多因素,影響了皮革行業自創民族品牌的進程。但我們畢竟高興地看到:向先進國家和先進地區學習,盡快改變廣東皮革產品缺少名牌的狀況,打響自已的民族品牌,已成為眾多有遠見,有膽魄的企業家的共識。
廣東皮革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及有關領導的關心,關懷和支持。在省內皮革產品重點生產基地,如廣州花都獅嶺,深圳,東莞,南海,鶴山,惠東,茂名等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行業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將皮具,鞋業作為本地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政治上予以信任,政策上予以優惠,服務上予以方便,經營上予以指導,為皮革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政治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
各地行業組織在促進行業進步中起到重要作用。行業協會(商會)的宗旨是為政府和企業服務,為政府部門提供產業相關信息,及時反映會員愿望和要求,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建立行規行約,扶持品牌建設,提供市場,信息等服務,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業組織將在皮革行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鞋類,皮具等皮革產品,作為一種天然物質加工而成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其實用,時尚,高檔的優良品質,充實,豐富著人們的生活需要,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皮革產品的應用領域還在擴大,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廣東皮革工業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由數量主導型逐步向質量品種,出口效益,品牌帶動型轉變。未來的廣東皮革業,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相信,全行業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注重打造行業品牌,在“廣東省皮革行業特色品牌產品”這一優勢群體的帶動下,以更新的姿態,更強的實力以及更多的優秀民族品牌與國際接軌,必將為中國皮革工業實現“二次創業”,從皮革大國邁向皮革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