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一鞋“撐起”一方經濟
“榮譽來之不易,這是惠東人打拼20多年的結果,是惠東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做大做強惠東鞋業是我們的執著追求的目標,努力下去終將實現!8月22日,廣東惠東縣在北京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女鞋生產基地”的稱號,面對榮譽,惠東縣委書記朱挺青這樣對記者說。
1981年,港商李炳好帶著在香港學會的制鞋手藝和一些設備,回到家鄉惠東縣黃埠鎮辦起了首家手工作坊式生產的鞋廠。當時制鞋工藝較簡單,這批工人掌握整套制鞋工藝后,李炳好在技術、資金等方面全力幫助,甚至把廠里的機器搬出去讓新廠使用,領著家鄉人辦起了一家又一家個體、私營鞋廠。隨后,黃埠人爭相仿效,民辦鞋廠成倍增長,并輻射帶動吉隆、平山、大嶺等鎮,使惠東制鞋業蓬勃發展。目前,該縣鞋業企業已發展到3186家,其中女裝制鞋企業占98%,從業人員24萬人,擁有自動化制鞋流水生產線322條,逐步形成了原料供應、模具加工、成型組裝、產品銷售一條龍的鞋業產業發展格局。
家鄉人沒有忘記李炳好,F在,年近八旬的李炳好被當地人稱為制鞋“祖師爺”,2002年惠州市鞋業商會成立后,李炳好被聘為名譽會長。談起辦鞋廠的初衷,李炳好感慨地說:“家鄉人學會一門手藝,告別貧困,走上致富道路,我心滿意足了!
產品合格率9成9
就在上世紀90年代惠東鞋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一些精明的臺商、港商紛紛投資開辦鞋企業,出現了一些臺資、港資企業!氨M管這樣,聰明的惠東鞋業主并沒有排擠同行,而是通過提升質量和技術,搞好流通,提高知名度和信譽度,使自己的產品始終一枝獨秀,獨占鰲頭!被葜菔行瑯I商會副秘書長黃榮茂介紹說。據了解,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在惠東制鞋企業中,民營企業至少占95%以上。
惠東鞋以款式新穎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剛起步時,大都屬于“一把錘子、一把剪刀、一桶膠水”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導致產品壽命太短,一度被戲稱為“禮拜鞋”。今天,“禮拜鞋”已經成為往日的笑談,黃埠和吉隆制鞋企業紛紛運用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流水線生產,全面提高鞋產品質量。目前,惠東鞋產品合格率達99%,130多家鞋廠通過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鞋企業還加大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的投入,專門設立研發中心從事產品研發,實行“走出去”戰略,全面掌握全球流行款式、流行趨勢,使當地鞋的外觀和款式一直領導潮流,特別是在成功舉辦兩屆鞋文化節后,“惠東鞋”聞名海內外,產品遠銷歐洲、日本、美國、南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兩年來,惠州人千里迢迢從北京或者上海等城市買回惠東鞋的事屢見不鮮。無論是廣交會、中博會,還是德國杜塞爾多夫和意大利米蘭國際皮革展銷會,老外們都對惠東鞋贊不絕口。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徐永這樣評價惠東鞋:“時尚、新穎。”
創出省市級名牌產品32個
幾年前,惠東某鞋廠生產了一款類似歐洲某國高知名度產品的鞋,歐洲的這家企業獲悉這一情況后,為防止這家企業搞砸自己的品牌,想找這家企業“算賬”,越洋過海來到惠東縣。來之前,他們以為這家企業生產的鞋是劣質貨,但當他們拿到這家廠生產出來的鞋產品一看時,竟大吃一驚:原來這家企業生產的鞋質量竟然與他們的產品不相上下,而且在某些方面還超過了他們!老外們連說“佩服”,不僅不“算賬”,反而熱誠地邀請該企業與之結成生產合作伙伴,F在,該企業生產出來的鞋已經成了響當當的品牌。
“我們也要創出自己響亮的牌子!”該縣認真實施品牌戰略,在每兩年舉辦一次鞋文化節,全力打造制鞋區域品牌的同時,扎實開展“惠東鞋十大品牌”評選活動,積極引導當地一些企業主增強品牌意識,致力塑造自己的品牌,對獲得省級以上品牌的企業給予獎勵,“名牌商標群體”逐漸形成,F在,全縣鞋業已培育出“牧羊女”、“卡菲倪”、“天鵝星”、“紐漫氏”、“米雅”等10件廣東省著名商標和4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5件惠州市知名商標和3個惠州市名優產品。惠東希望,到2008年爭創3—5個中國馳名商標或名牌產品,30個廣東省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向制鞋產品名優化全面“沖刺”。
132家制鞋企業走出國門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惠東一些制鞋企業開始將目光瞄準國外市場,1995年,吉隆友華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國外市場貿易部,從而拉開“惠東鞋”占領國際市場“陣地戰”序幕。之后,黃埠的華江鞋業有限公司、遠東鞋業有限公司及吉隆的多家制鞋企業相繼在法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海外公司。目前,全縣有132家鞋企業在海外設立了貿易部,遍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公司在1997年拿到自營進出口許可證后,開始在廣交會和歐洲鞋業博覽會嶄露頭角,廣交海外朋友,積極尋找代理商。2000年,在歐洲鞋業博覽會上,我們找到匈牙利的一位代理商,通過多方考察后,很快與他結成了貿易合作伙伴,當年僅通過他之手出口鞋的金額就達100萬美元,此后每年出口額都達100多萬美元。現在我們的國外合作伙伴已經發展到5家,每年出口額達1000多萬美元!边h東鞋業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
這幾年,惠東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組織制鞋企業參加“廣交會”、“珠洽會”、中國上海國際鞋類展示會、中博會、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鞋展等國內外鞋類展會,為企業搭建交流貿易平臺,并建立起龐大的營銷、信息網絡和物流體系。目前,全縣制鞋企業已擁有8000多人的營銷隊伍,在廣州、北京、上海、沈陽、香港等9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惠東鞋連鎖商城”,有260家制鞋企業取得了一般納稅人資格,100多家取得自營進出口權,形成規模較大的銷售網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1996年以來,惠東每年鞋出口量以16%的速度遞增。2005年,該縣產鞋6億雙,占全國總量的7.5%,占全省的16.5%,產值180億元。
惠東人意識到,當地鞋業已進入二次創業的戰略機遇期,今后要圍繞“生產基地化、營銷網絡化、產品名優化、市場國際化、規模集團化”的目標,不斷整合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爭取鞋業產值年均遞增在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