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轉居”專場招聘會冷場
為了推動“農轉居”人員就業,廣州市勞動保障等部門可謂不遺余力,培訓就業給社保、現金補貼,廣州市勞動力市場中心市場昨日還舉行了一場專門針對“農轉居”人員的招聘會,但盡管各級勞動部門早在10天前已將相關信息傳到各街鎮,但昨天還是只有極少數的“農轉居”人員前往捧場,倒是同時舉行的一場針對各種求職者的招聘會人頭涌涌。
「 現場」兩場招聘會一冷一熱
廣州市勞動力市場中心市場一樓大廳的綜合招聘會是面向各種求職者開放,昨日上午10時許是求職的高峰,大廳內擠滿了求職者,不少攤位前都有一二十名求職者,走道顯得非常擁擠。但到了二樓專門針對“農轉居”人員的招聘會現場,只有稀稀拉拉的十多個人在四處尋找職位,招聘攤位和現場勞動部門的咨詢人員比求職者還多。由于到場人數太少,11時多在不少單位紛紛要求讓一樓的求職者到二樓求職的情況下,二樓的招聘現場才火爆起來。據粗略估計,昨日到現場求職的“農轉居”人員在百人左右,主要來自白云區,而且以20-30 歲的青年人為主。白云區石井鎮的小蘇,今年22歲中專畢業,自己考取了電腦初級證書,“農轉居”后雖然村里面有分紅,但也只是夠家庭的基本生活費用,小蘇想自己找份每月大概有1200-1500 元的工作。
「心態」“找不到好工作不如待在家”
在招聘會門口,白云區人和鎮60多歲的鄭阿婆正在四處張望,她告訴記者,她的孫子想來找份工,不過因為懶得走那么遠路,就讓路過這里的阿婆先來探探路。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招聘會的“農轉居”
人員很多只是看看,真正簽約的人數卻不多。海珠區的小陳想找個離家近一點的工作,并且期望月薪1500元以上,但她走遍了所有的招聘企業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不是我看不上公司,就是公司看不上我”小陳無奈地表示,“要是做一份自己不順心的工作,我還不如呆在家里。”白云區江高鎮的小鄧一直在各企業前徘徊,也沒有找到心水的工作,而另外一名“農轉居”人員則希望心水的工作月薪應在20 00元以上,最終也失望而歸。
「原因」家有分紅就業積極性不高
政府不遺余力為“農轉居”人員送崗位,為何“農轉居”人員積極性不高?據了解,一方面因為“農轉居”人員住得比較分散參加招聘會不方便,有些“農轉居”人員也不知道招聘會舉辦的情況,而另一方面不少“農轉居”人員家有分紅就業積極性不高。根據有關部門調查,97.7%的“農轉居”家庭都有集體經濟分紅,大部分還有房屋或物業出租收入,他們已經習慣于自由閑散的生活,不愿再從事其它生產勞動。此外,一些“農轉居”
人員在就業時還存在“四不干”心理:離家遠的不愿干,需上晚班的不愿干,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不愿干,受外來人員管理的不愿干。
據悉,目前廣州市34.4萬處于勞動年齡段的“農轉居”人員中,還有15.6萬人處于無業狀態。為了方便“農轉居”人員就業找工作,本月下旬海珠、天河、白云等區還將舉辦專場招聘會為“農轉居”人員送崗位。
鏈接:3035“農轉居人員就業1年補貼4567元
為鼓勵和推動“農轉居”人員就業,廣州市今年市級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就由去年的1.5億元增加到2.5億元,對于用人單位招用女30歲以上男35歲以上(對城市失業人員要求是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農轉居人員,按現行標準算一年政府部門給的養老、工傷、生育等三項社會保險補貼就有4567元,今后如果再增加生育、醫療保險則每年又將增加1766元。此外,對于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農轉居“失業人員,如果被企業招用或者從事社區崗位的,每人每月還可獲得80元的崗位補貼:“農轉居”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還可獲得平均每人900元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補貼:“農轉居”人員還可獲得免費的職業介紹服務,政府為此需支付職業介紹機構每人100—200元的職業介紹服務費。為了方便”農轉居“人員培訓就業,現在廣州全市2500個村(居)委會都建立了信息查詢平臺,全市44個鎮中有40個已經建立了鎮級培訓基地。
- 上一篇:職場風向:三大類人才過剩
- 下一篇:4招破解職場女性的“27歲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