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揭曉 奧康、應大榜上有
我國每個行業的品牌成千上萬,但哪一個品牌才能成為行業標志性品牌?中國品牌研究院日前公布了145個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名單。
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奧康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應大皮革時裝有限公司分別成為皮鞋、皮衣行業標志性品牌
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全球矚目,目前有近20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是無可爭議的“制造大國”。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與自主品牌支撐,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很少,出口產品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不到10%,可以說是 “品牌小國”。
為此,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未來五年中國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群羊走路靠頭羊,中國要成為品牌大國,需要一批領頭的品牌來帶動,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評定,就是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實際行動。
根據中國品牌研究院公布的行業標志性品牌評定方法,只有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品牌才有資格參加評定。如果一個行業有三個或以上符合資格的品牌,選擇三個候選品牌;如果只有兩個符合資格的,選擇兩個候選品牌;只有一個品牌符合資格的,該品牌自動當選為行業標志性品牌;沒有符合資格品牌的行業,不評。
共有145個行業具有符合資格的品牌,保險、洗發水等16個行業的標志性品牌是自動當選的;其他129個行業的標志性品牌,根據候選品牌最近兩年的銷售額、銷售利潤、出口額、研發投入和廣告投入等五項指標,按加權平均法計算出綜合分數,然后選取得分最高的品牌為行業標志性品牌。
145個行業標志性品牌,有98個是消費品類品牌,39個非消費品類產品品牌,8個服務行業品牌。
行業標志性品牌在省份之間分布懸殊。獲得行業標志性品牌最多的三個省份廣東、浙江和山東分別獲得28、22和14個行業標志性品牌,而最少的7個省份如吉林、陜西、寧夏、貴州、青海、甘肅、西藏,沒有一個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黑龍江、云南、重慶、海南、安徽、新疆都只獲得一個。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天津各有兩個;山西、內蒙古達到3個。河南、四川、福建各有5個;遼寧、河北各有6個,北京有9個,江蘇和上海分別為11個、12個。
在城市間的分布也很懸殊,地級市(含副省級城市)中,獲得行業標志性品牌最多的3個城市是深圳、佛山和青島,數量分別為11個、7個、7個。紹興、寧波和蘇州各有5個。杭州、臺州和泉州各有3個。廣州、溫州、麗水、中山、江門、惠州、徐州、常州、漯河、鄭州、大連、武漢、成都、長冶、長沙等15個城市各有兩個。哈爾濱、海口、呼和浩特、太原、石家莊等42個城市各有一個。
省城不如非省會城市。27個省會城市(不含直轄市),只有11個城市獲得行業標志性品牌,獲得品牌比較多的山東、江蘇和福建,其省會城市連一個行業標志性品牌也沒有。廣州的2個和深圳的11個以及佛山的7個形成了鮮明對比。省會城市的GDP占整個省份的比重一般都會超過五分之一,有的甚至達到三分之一,但創立的名牌數量與其經濟地位很不相稱。
145個行業除了航空運輸、保險、煙草和潤滑油有一定的壟斷性外,全部都是高度競爭、高度市場化的行業,說明品牌是從競爭中鑄造出來的。
民營企業成為創立名牌的主力軍,145個行業標志性品牌有三分之二屬于民營企業,屬于國有獨資企業的不到10個,其他屬于國有控股企業。原因主要是民營企業進入的行業都是競爭性行業、市場化比較早的行業,而品牌是競爭的重要手段。
也因為這個原因,民營經濟越發達的地方,行業標志性品牌越多,比如深圳、佛山、寧波等城市。
共有137個企業獲得行業標志性品牌,海爾成為大贏家,共獲的電冰箱、洗衣機和電熱水器三個行業的標志性品牌。獲得兩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企業是美的、TCL、萬和、蘇泊爾、雙匯和納愛斯六家。
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評定工作是獨立、公開和公正的。中國品牌研究院獨立評定,不受企業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所有數據來源于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上市公司年報等公開的渠道。候選名單和評定結果全部公開。評定結果公布之前,先發給所有候選品牌所屬的企業,沒有企業提出異議后才公布評定結果。
市場競爭千變萬化,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作為行業最高的品牌榮譽,其歸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品牌研究院表示,每兩年將重新評定一次,估計部分行業的標志性品牌將易主。
- 上一篇:休閑鞋成為特雷維佐新的經濟增長點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