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皮鞋洋人貼牌身價漲十倍
昨日,溫州中國鞋都的民企向重慶媒體沿海行采訪團曝內幕:市場上銷售的國際知名皮鞋,九成以上是由國內皮鞋企業生產,外國人拿回去貼牌后再賣回來,售價立馬漲了十倍。
這是溫州康奈集團副總經理陳增鑫透露的。 康奈集團是我國皮鞋業龍頭企業,也是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單位。
陳透露,廣東的皮鞋廠生產的“洋皮鞋”最多,國際幾大知名皮鞋品牌的加工點都在廣東。溫州生產的“洋皮鞋”也不少,康奈集團就在幫意大利某著名品牌生產皮鞋,每年的加工數量占康奈總年產量的10%左右。
在康奈集團的旗艦店,一款意大利某品牌的皮鞋,標價是318元。陳增鑫指著這款皮鞋稱,如果這款皮鞋由與其合作的老外拿到國外貼上標牌,市場售價至少在3000元以上。這些皮鞋的銷量還比較大,“中國人還是喜歡穿高檔的世界名牌,但沒想到這些皮鞋仍然是在國內生產。”陳說,洋皮鞋之所以熱衷拿到中國生產,主要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和原材料都非常便宜。
陳認為,皮鞋市場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并不是國產品牌的皮鞋不夠好,而是品牌沒得老外的叫得響。相反,我國的皮鞋生產設備和技術,比老外的可能還要高。我們向中國鞋都學什么?
浙江溫州,中國鞋都。這個稱謂在國內頗具分量。
重慶璧山,西部鞋都。這個稱謂在重慶路人皆知。我們也在做鞋,我們應該向中國鞋都學什么呢?前店后廠越做越強
康奈集團也是從家庭作坊做起的。中國鞋都的皮鞋企業,前店后廠分兩種方式,一種是廠開好后,迅速在市場上建立起自己的銷售網絡;另一種是像義烏的飾品商人一樣,先做幾年皮鞋批發生意,建立起固定的客戶后,再來搞皮鞋生產。
溫州皮鞋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已經創造出了一串令人驚人的業績:溫州現有皮鞋企業2000多家,年產值高達460多億元,出口總額占了全國皮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民引外越做越久
溫州市發改委人士說,所謂以民引外,就是讓民營企業到國外去找合作伙伴,然后為外資伙伴加工國際知名的產品。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可以使發展中的民營企業迅速學到外企的管理方法、經營理念和部分技術。
中國鞋都里面的皮鞋企業,很多都是經歷這種發展道路,最終才實現做久的目標。記者手記從失望到佩服
剛接到采訪任務時,看見行程上有溫州。一幅畫面當時就浮現在腦海中:上海一樣的繁華、大連一樣的整潔、重慶一樣的漂亮。
令人失望,下了高速路,進入溫州城區直到溫州火車站,始終沒感受到大都市的繁華和傳說中溫商的富有。溫商哪兒去了?
失望沒持續多久。從溫州火車站沿高速路到樂清市,路兩旁綿延五六十公里的工業區,密密麻麻地冒著一個又一個我熟知的企業集團。一塊塊巨幅廣告牌更是弱化了地名,統統是中國××集團、中國××之都、全球最大××,等等,姑且不論這些企業發展得如何,但這種陣勢就不得不令我佩服。特派記者張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