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傾銷國內鞋業應積極應對
本報訊(通訊員景玉伶韓述波趙寧記者門心潔)據天津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出口鞋4022萬雙,價值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1%和12.2%。
上半年天津口岸鞋類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為日本、美國和歐盟;出口歐盟有所下降。我國企業開拓的國際市場中,歐盟的利潤要高于中東等其他地區。但歐盟實施反傾銷調查后,企業為了生存,轉向美國,或將出口市場轉移到報價更低的中東、非洲等地。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出口歐盟僅504萬雙,下降8.7%。
2006年3月23日,歐委會正式批準皮鞋反傾銷案的初裁方案,從2006年4月7日開始,對我國產皮鞋加征進口關稅,采取漸進方式征收,對我國皮鞋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征稅額度在6個月內從4.8%上升到19.4%。受上述影響,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出口歐盟皮鞋206萬雙,下降1.5%,6月份單月出口歐盟的皮鞋45萬雙,下降19.4%。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出口成本看漲,我國皮鞋產品出口的價格優勢有所減弱。國內企業應該更加積極地尋求我國和歐盟鞋業共同發展的新路徑。此時,如果國內中小鞋企再不積極備戰反傾銷,一部分實力弱的企業可能會在殘酷的競爭中首先遭到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