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配額制拷問中國鞋
壞消息總是傳得比較快。7月24日,商務部網站轉載外電稱,歐盟可能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皮鞋實行配額制,以最終解決其與兩國間的鞋產品貿易爭端。
廣東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獲悉后的第一反應是抄起電話打給另外一個鞋企老板“太不可思義了”,吳振昌同時還是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負責人,“真不明白中國鞋漲價對歐盟消費者有什么好處!
在吳已掌握的歐盟反傾銷最終裁定披露文件中,中國鞋被做出了以下裁決:給予中國每年1.4億雙皮鞋的正常出口限額;對超出限額的皮鞋,除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金履鞋業被征稅9.7%/雙的反傾銷稅外,其他中國企業都需繳納23%/雙的關稅。
“看到文件后我真的感到萬念俱灰,如果歐盟對中國鞋的貿易壁壘回歸配額制,則意味著國內有關企業為應對反傾銷所做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眳钦癫f。
配額制一夜登場
此前的7月14日,記者已經從香港林源國際集團公司老總黃宗源處獲知,由于反傾銷僵持不下、中國企業強烈抵制,歐盟執委會劍走偏鋒,計劃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皮鞋實施配額制,以解決目前的反傾銷爭端。
當時黃宗源還認為這僅是傳言,距離現實很遠。不曾想,消息很快得到了確認。
“國內紡織業的歷史正在重演,中國鞋的低端產業鏈條受到前所未有的拷問!迸c中國鞋業打交道大半輩子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所技術總監段鎮基說。
今年3月,受中國西部鞋都盛邀,黃宗源曾專程到成都考察“東鞋西移”的可操作性。由于歐盟執意要對中國鞋實施反傾銷,靠薄利多銷取勝于國際市場的中國鞋企開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為繼續壓低勞工和原材料成本,他們紛紛開始尋找新的生產基地,甚至不惜遠離近在咫尺的通關口岸,開始向西部遷移。
目前,已經有6家鞋企從東部省份遷到成都!斑w到成都的鞋企卻沒想到,配額制會成為中歐皮面鞋貿易戰的終結篇章”。黃表示,如此一來,即使把鞋廠搬到天邊去,徒增的只有物流成本和周轉壓力,進入歐盟的通道仍然將因配額制而堵塞。
據悉,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8月將再次趕赴歐盟斡旋。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蘇超英盡管一再回避記者提問,還是對高虎城即將開始的歐盟苦旅充滿期待。
“歐盟違背WTO規則”
始于年初的、歐盟對中國鞋實施大規模的反傾銷調查一直懸而未決。歐盟判定中國鞋價格極度低廉、嚴重沖擊了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國民族工業的依據也一直不為中方認可。中國企業認為,上述國家的鞋業本身就萎縮嚴重,中國企業不存在傾銷問題。
溫州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對歐盟的偏見有切膚之痛。6月15日,王振滔專程趕赴西班牙參與“西班牙鞋業論壇”。在論壇上,王振滔以奧康集團與意大利鞋業第一品牌GEOX的合作為例介紹說,奧康生產的GEOX鞋,訂單價比巴西生產的GEOX鞋單價還要高一歐元。
“奧康出口的鞋子70%以上輸往歐盟市場,每雙鞋子訂單價20至30歐元。這能說是傾銷嗎?”王振滔的一句反問,說得與會者啞口無言。
但是,歐盟作出的階段性措施顯然不會以王的意志為轉移!皧W康同樣被納入到了配額之外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的行列”,王的副手表示,全球在2005年1月就終結了配額制的游戲規則,但歐盟依然在反道而行。
中國鞋業困境
段鎮基院士表示,如果歐盟確定實施配額制,中國鞋倒不是最大受害者,首當其沖的是歐盟自己的經銷商和消費者,他們的交易成本和消費壓力將隨著部分成員國利益的逐步堅固而日益增加。
同時,段鎮基對國內鞋業大量依靠數量取勝于國際市場的事實相當詬病!皼]有技術、沒有創新、沒有品牌、沒有含金量,這樣的產品輸出1億雙,才能換回來歐盟的1架空客!”
但受國內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廣東、溫州、成都、重慶等地在把鞋業的雪球越滾越大。海關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共向全球出口鞋子69.13億雙,比2004年的58億雙凈增17%,且大多為貼牌出口,大部分利潤被品牌商所占有,中國只是賺取了微量的勞工成本。
參與應對歐盟反傾銷抗訴的浙江某知名律師表示,1997年歐盟對中國鞋就啟動了長達5年的反傾銷,其時所征反傾銷關稅高達93.4%,卻沒有阻止中國鞋近年來急劇膨脹的發展勢頭。
這位律師認為,中國2005年出口歐盟的皮鞋僅1.7億雙(官方數據),因此1.4億雙的配額現在看來是少了些,但很可能無礙中國鞋繼續膨脹的勢頭。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調整產業結構,把一些依靠廉價勞動力和廉價資源而搭建起來的鞋業泡沫燙平,在創新的基礎上發展中國鞋自己的品牌!倍捂偦治觯僭O技術含量和創新問題得不到完全解決,以后還會出現一些鞋廠為了爭奪配額進而爭相壓價的現象,屆時歐盟等一些國際成員更會借此明證進一步對中國鞋課以高額關稅,讓中國鞋徹底失去發展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