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溫州鞋商德州“借雞生蛋”創品牌
“我們不僅欽佩溫州商人敢闖敢拼的勁頭,更被他們運籌帷幄的魄力所震撼。”德州市溫州商會秘書長李林,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東漢子,他說,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溫州商人在這里擺地攤、開發廊、做推銷,到如今在德州建成星級飯店、大型企業,溫州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然而,這里的區域經濟卻與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不成正比。有著候鳥性格的溫州商人,正是嗅著德州潛藏商機的氣息飛落在此,與城市一起成長。
“那時出來闖,就像漫天撒種,能否生存不僅靠自己,也看當地。”溫商陳桂科感慨道。他說,人生地不熟,沒少受過苦,但具有草根精神的溫州人并沒有知難而退,而是本著不蒙人、不吭人的宗旨,以信用和質量慢慢牢固根基。
比起陳桂科曾經歷的艱難歲月,幾年前在德州創辦“海弘鞋業”的潘統義,算是幸運得多,因為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還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1991年,潘統義從老家永嘉來到德州做皮鞋零售生意,從皮鞋小販到擁有面積近萬平方米的鞋城老板,一直想擁有自己品牌皮鞋的他,把目光鎖定在了制鞋業。2003年,潘統義租用別人的廠房,投資1000萬元引進一條老式生產線生產,當年產值就達5000萬元。2004年,他又投資5000萬元,引進4條國際先進生產流水線,并在德州經濟開發區建起占地130畝的海弘工業園。
目前,“海弘鞋業”已是山東四大制鞋企業之一,日產皮鞋7000雙,擁有”海弘“、“洪盛”、“QQ鳥”3個品牌,而旗下的“海弘牌”皮鞋還被評為山東名牌、中國真皮名鞋,并獲準免檢。
“無論生產基地在哪里,我的原料采購地和智囊團一直在溫州。”潘統義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85%的制鞋原材料來自溫州,企業技術人員也是溫州人。為了追趕最新制鞋潮流和理念,2005年5月,在企業管理運作進入正軌后,他已投資近1000萬元,在鹿城工業區成立海弘鞋業有限公司鞋樣設計和研發中心,期待將德州與溫州兩地資源進一步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