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游戲規則” 中國鞋企在交鋒中成長
反傾銷調查一開始,歐洲的訂單數的確是下降了。家樂福的采購商也說,不到中國進貨了。謝衛國明白,他正處在事業發展的微妙時期。不過他顯得并不著急。
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兩三個月后,他們又都回來了”。這么多年做外貿生意的經驗,已經讓這個溫州商人深諳國際“游戲規則”。這幾天他正在忙著整修公司的廁所,工人必須要有一定規格的工作條件,這是按美國的合作方要求做的。
事實上,在謝衛國這樣的企業家看來,歐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不是惟一的市場。很多中國鞋企早已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以此來應對歐盟單一市場帶來的風險。與開拓國際市場相對應,中國鞋企還在極力擴展國內市場,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廣大市場。
從長遠來看,反傾銷等貿易壁壘將促使中國鞋企調整產業結構,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國際品牌,參與國際中高端市場的競爭。有“品牌化”發展趨向的康奈,已在歐美等國家開設了100多家專賣店,集團還計劃未來5年在海外開設1000家專賣店(柜)。這種中高檔路線,無疑增強了中國企業對歐盟反傾銷的免疫能力。
經貿關系專家周世儉說,以積極的心態來對待貿易上的摩擦,不能說不是一次新的機遇。企業可以借機在產品結構、質量和競爭策略上進行調整,整個行業也會面臨重新洗牌。他認為,經過這些年的國際摩擦,我們國家的企業開始懂得理智而成熟地應對,這種觀念的轉變是最大的收獲。
對于奧康來說,通過幾次與歐方的談判和交鋒,也讓它們從對手那里掌握了很多歐盟市場的數據和資料,這在王振滔看來,成了一種意外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