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晉商vs百年溫商
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山西。文化像山西老陳醋,是越陳越香,而商業卻總是追捧和偏愛溫州這樣的新貴。今天的山西似乎有許多的話要向世人述說。
從鄭州出發500公里到達山西省會太原。過了黃河,一馬平川的大中原陡然變成了重山峻嶺,讓人一下子回過神來:千年晉地就在眼前了。
山西:一個“匯”字
據說當年蔣介石夫婦到達山西,山西王閻錫山一時拿不出像樣的代表性的美味來招待,于是,靈機一動,吩咐廚房將白菜、豆腐、豬肉等燉成一大鍋,據說也還真對付過去,這道菜的名字從此就叫做“匯菜”,成為山西一大特色。品嘗了“匯菜”,感覺的確有些特別,不過,從中可以看出,晉人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善于匯總的風格是別具一格的。山西晉商的票號當時敢有“匯通天下”的氣魄,看來真是有傳承的。
客觀地說,“匯”也是一種獨到的創新,而且晉商票號的“匯通天下”也的確是符合商業的本質和發展方向,但問題是,當這種“匯通天下”的精神遭遇政治上的割據、家族傳承的封閉性等問題時,這種創新很快就失去了活力,轉而保守,甚至成為巨大的創新負擔。
晉商與溫商:不同的商業傳承
可能由于地理因素,晉商最風光的時候選擇了票號這樣一種金融形式的商業道路,一方面,可能便于操作,有豐厚的利潤可圖,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克服交通上的不便。最重要的,控制了金融命脈,不說掌控天下商業,至少主導和影響一方經濟,還是綽綽有余的。相比之下,溫商則更注意實業,尤其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生意,兩者相比,有明顯的差異。
在“走遍中國”的途中曾偶遇一位溫商,問他,溫州并沒有多么深厚的文化淵源,商人卻為什么那么厲害?他坦言相告,溫州人其實并沒有多少與眾不同的地方。只是這一代溫州人靠了繼承上一輩人做生意的理念和方法才能有今天的。在做實業方面,可能溫商繼承的好一些,所以就在市場經濟中搶得頭籌,而晉商就不那么走運了。票號這種帶有一定虛擬性質的商業模式,在遭遇巨大的社會動蕩時,很快灰飛煙滅。
煤都的今天與明天
山西是煤城匯聚的地方,煤,這一當初山西人求著別人買都沒人愿意要的負擔,今天成了你求著他也不見得買得到的寶貝。它是多少習慣了按部就班地當好工人的山西人的依靠啊。
問一位太原的中年出租車司機,太原的企業哪些做得比較優秀。他想了老半天,說,太鋼(太原鋼鐵,國企)。然后,就再也說不出來其它企業了。只是,當車內的音樂換成歌唱毛澤東的紅色歌曲時,司機很快忘掉了談話,忘記了牢騷,立馬率性地跟著唱起來,那種投入實在讓我感動。
晉商的很多傳統今天已經消亡了,靠著能源危機和煤都礦城的先天優勢,晉商們可以坐享其成,不用“走西口”那樣的艱辛勞作了,但是,敢于走遍天下的溫州商人,卻從來沒有這樣的習慣,他們的主動出擊,讓晉商們感到了擁有資源這一掌握主動的話語權的悄然旁落,這種危機感其實是溫商與晉商的不同道路的必然沖突。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晉商在遇到溫商的挑戰的同時,也該思考自己的明天了。
千年古城與一群年輕的外地人
山西奧康分公司是一群年輕人的天下。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25歲,卻在這座千年古城與有著輝煌商業史的城市,勇敢地開拓著事業的新局面,他們勇于創新,敢于突破,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活力在這三晉大地四處張揚,我們想,這座城市是有生命力的,因為,它正在孕育著新的希望。
- 上一篇:山西奧康:雞與雄鷹的辯證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