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能否再鑄輝煌?
泉州曾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之一。隨商務部“品牌萬里行”10日在泉州采訪時,記者關注的是今天的泉州能否通過打造品牌在國際市場中找回昔日的輝煌?
據了解,世界上各類名牌商品8.5萬種,其中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經濟體擁有90%以上的名牌所有權,我國擁有的國際知名品牌寥寥無幾。而泉州的各類企業很多是貼牌生產,在世界級名牌產品的營銷、使用中,很難找到泉州的影子。
為了改變現狀,近幾年,泉州開始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在旅游、運動鞋領域,匹克集團是打造品牌的先行者,也是最早進行體育營銷的企業。從匹克贊助“八一”男子籃球隊,開創了中國男籃運動員在大賽中穿中國運動鞋的先河。此后,富貴鳥、安踏等企業也開始注重品牌建設,1999年“富貴鳥”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這是泉州鞋業獲得的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據泉州市鞋業商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泉州鞋業產業集群已經形成。全市現有制鞋及相關企業4000多家,從業人員50多萬人,年產各類鞋產品十幾億雙,產值350多億元,內外銷比例各占一半。在國際市場上,每十雙運動鞋、旅游鞋就有兩雙產自泉州。
而紡織服裝行業也借助品牌力量快速發展。2005年底全市紡織服裝行業工業總產值780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40億美元。
目前泉州市擁有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紡織服裝品牌企業。據泉州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魏建誼介紹,泉州擁有8個出口名牌,擁有33個中國名牌產品,59個中國馳名商標,2件國家出口免驗產品。泉州擁有中國名牌產品數和中國馳名商標數分別居全國地級市第二、第三名,泉州擁有大小名牌占福建省總數的一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泉州企業每年開發的新產品達1300多項,對品牌的科技創新形成了強有力支撐。在品牌帶動下,泉州企業占據了全國市場中的四成建材,三成雨傘,四分之一的休閑裝、夾克裝,兩成糖果……
在市場規模的基礎上,泉州市計劃在四年后力爭擁有兩到三家企業獲得國際品牌,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有關專家坦言,要實現這個目標,目前的泉州還要跨越兩個障礙,即單個品牌企業規模小和品牌營銷過于趨同。前者可以采取多個品牌集合成一個行業品牌或區域品牌的形式解決,而后者,則要注意在品牌“包裝”上更體現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