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的雙贏博弈
從被動應訴,到主動公關,中國鞋革行業在歷練中成長
2006年6月13日下午,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一行幾人從溫州出發,直奔上海浦東機場,在那里,他們搭乘從上海直飛歐洲的航班,最終目的地是西班牙的阿里肯特(Alicante),出席在那兒舉辦的西班牙鞋業論壇,王振滔是應歐盟鞋業聯合會主席卡爾沃的邀請,以中國制鞋企業唯一代表的身份參加此次西班牙鞋業論壇的。
兩天后,他就如何開展中西企業間的合作在論壇上做了題為“增進交流,合作共贏——開創中西鞋業發展新局面”的專題演講。
這也是5月18日國內100多家制鞋企業在重慶形成的《重慶宣言》最主要的內容:中國制鞋企業愿意與歐盟廣大友好鞋商共同努力,協助歐盟組織及相關人員,共同恪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
在王振滔發表演講后的第三天,也就是6月18日,“歐盟對華鞋反傾銷應對聯盟”一行若干人從中國動身,前往歐洲,其中包括和番禺創信鞋業董事長、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應對聯盟發起人吳振昌等人。
20日,歐盟再次對我國皮鞋反傾銷一案展開聽證。
矛盾在溝通中化解
事實上,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制鞋企業,5年前就已經對中國鞋心存芥蒂。
卡爾沃在論壇上回憶道,時任西班牙鞋類工業聯合會會長的他,當時提出“中國鞋對西班牙更多的是機遇”后,曾招來西班牙鞋業界一片反對聲,不少企業聯名叫他下臺。面對時下的反傾銷困局,一直表示“不支持對中國皮鞋反傾銷”的卡爾沃15日認為,反傾銷只能是暫時的。他還特別提醒西班牙鞋企,最好的競爭方式是合作,西班牙企業應該到中國尋找商機。
論壇上,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西班牙駐華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參贊陸凱發表了《中國鞋類市場現狀及其前景》演講。針對這個歪曲事實的講話,王振滔主動舌戰這位西班牙人,并得到了卡爾沃等人的贊同。
他說,在播放了幾張背景類似“文革”的幻燈片后,陸凱發表了六個觀點的講話。其中三個觀點,明顯與事實不符。
陸凱稱,中國的制鞋基地在廣東和福建;中國幾乎所有的鞋企是國有、集體和三資的;中國年產鞋約60億雙,占世界的60%左右,中國鞋業從業人員約為120萬。
身兼“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的王振滔,當場拿出有關證據資料駁斥道:中國的制鞋基地不僅有廣東和福建,還有溫州、重慶和成都等地;中國90%以上的鞋企是民營企業,98%以上的鞋企是民營和外資企業;中國年產鞋70億雙,約占世界的70%,中國鞋業從業人員超過220萬。
王振滔還以奧康與意大利鞋業第一品牌GEOX合作為例說,奧康生產的GEOX鞋,訂單價比巴西生產的GEOX鞋單價還要高1歐元,中國的鞋企要賺錢,要生存發展,生產的鞋子根本不會傾銷。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負責人吳春悅向《法人》透露,奧康出口的鞋子70%以上是輸往歐盟市場,每雙鞋子訂單價20—30歐元。
事實勝于雄辯。面對駁斥,陸凱在論壇上對王振滔連聲稱“非常感謝”,并表示:“我的數據是幾年前的。”
目前奧康集團除與意大利的著名制鞋品牌GEOX合作外,還謀劃海外建廠,曲線進入歐盟市場。據透露,奧康準備斥資1億元到意大利建廠,還有近50家中小型制鞋廠計劃將工廠轉移到印度尼西亞,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
與此同時,大部分廣東制鞋廠家面臨高稅率還是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據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副主任衛亞非介紹,不同類型鞋企的轉型一直都在持續。一些長期依賴國際市場的企業正在把注意力逐漸轉向國內,進行貼牌生產的企業正在培育自己的品牌;一些實力強的大企業則慢慢滲透進入海外中高檔市場。
“從自身的角度來說,企業要不斷地推陳出新,確定其產品定位,推出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產品,而不是一味地以低價位打國外市場,以品牌,以質量作為企業的第一競爭力才是立足之本。”國際貿易專業出身的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負責人吳春悅說。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