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鞋業市場狀況分析
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院長楊承杰指出,我國制鞋業已初步顯示強國跡象。
據楊承杰介紹,我國是世界鞋業大國。從生產能力和生產數量上看,我國有制鞋企業2萬多家,從業人員22萬多人。2003年,生產各種鞋類約70億雙,占全球鞋類生產總量的50%以上。另外,由于有許多制鞋企業生產不飽滿,我國鞋類的實際生產能力遠不止70億雙,應該超過100億雙。
從消費數量和市場容量上看,近幾年,我國年消費鞋類近20億雙,已超過美國(消費量16億雙),居世界首位。按近幾年的國內市場發展趨勢,我國的鞋類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同時,鞋類檔次不斷提高。
從出口數量和創匯能力上看,2003年,我國鞋類出口約50億雙,占全球鞋類貿易量的60%;出口創匯約125億美元,居國內單行業出口額前列,同時占全球鞋類貿易額的25%。
楊承杰認為,我國正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鞋業強國。
1.我國生產的鞋類產品質量在不斷提高。從表面上看,我國鞋類出口價格只有2.5美元/雙,與意大利等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但這不能代表我國鞋類的總體質量水平。實際上,我國出口的鞋類以低端產品為主。而我國一些知名鞋業公司的皮面鞋出口價格為8~20美元/雙,并且有上升趨勢。從內銷看,我國市場售價并不很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同類鞋售價約為發達國家的50%。如國內售價為100~150元/雙的非皮面運動鞋,美國市場售價也只有10美元/雙左右。我國生產高端產品的鞋類企業,其產品市場售價從200~300元/雙上升至300~600元/雙,其產品質量已大有提高。在物理性能方面,已不比國外鞋類遜色,從設計到制作水平上看,也正在向國外產品靠攏。
2.我國高檔鞋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也在提高,消費也趨于成熟。每年有大量國外高檔鞋類進口,且在逐年增加。國內鞋業企業也在不斷推出高檔鞋用于內銷。這些跡象表明,我國已經初步確立了鞋類消費強國的地位。
3.一批優秀的民族品牌已經崛起。近幾年來,政府和企業都對創品牌給予高度重視。目前,已有13個中國名牌和7個全國馳名商標。這些品牌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同時也得到部分國外消費者的認可,表明了優秀的民族品牌已經崛起。
4.產業鏈相當完善。對整個行業來講,應有原輔材料、設備、配件、鞋楦、生產、銷售等多環節才能構成完整的鞋業鏈。目前,從我國的現狀看,鞋業鏈相當完善,即原輔材料齊全,設備先進,配件齊全,鞋楦供應優質便利,生產能力強大,銷售網絡完善。
楊承杰呼吁,提高質量才是使我國真正成為鞋業強國的根本。質量是強國之本。要使我國從鞋業大國變成鞋業強國需要解決許多問題,如設計問題、材料選擇問題、多品牌競爭問題、同質度過高問題等等。但最根本的問題是提高企業的質量、人員的質量和產品的質量。
提高人員素質是關鍵。一個企業的質量決定于人的素質,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的高管人員,從老板到經理,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產品定位。技術及設計人員的素質和水平也對企業的發展,特別是產品品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操作工人的技能、素質對產品的制作質量也有較大影響。
此外,需要正確認識產品質量的含意。通常認為符合某個產品標準的產品就達到了質量要求,但實際上,符合標準的產品只能說達到了質量的基本要求。對于鞋類來講,還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舒適性,它是對鞋的最根本的質量要求;
(2)美觀性,不僅是鞋的根本質量要求,同時也是不能用標準衡量的性能,是因人而異的;
(3)安全性,主要指是否會對人體造成損傷,是否有傷害人體的化學物質;
(4)功能性,指鞋的附加質量性能,如理療功能、取暖功能等。
- 上一篇:他們把康奈店開到美國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