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責怪想穿玻璃鞋的灰姑娘
女大學生為嫁入豪門頻繁相親,只想在家做少奶奶。如今,不少大學生正在外力的推動下,品嘗一道愛情快餐——相親。這項傳統的戀愛方式在他們的演繹下,出現了形形色色的版本:有渴望嫁入豪門,規避就業風險的;有為了留在父母身邊,無奈之下委曲求全的;也有因為經濟原因,迫切希望有個依靠的……或許,還有更多版本已經或正在形成。
“少奶奶”這個詞是曖昧的,除了明星可以以娛樂姿勢高歌《想做少奶奶》,平常人正經地神往一下也是動輒得咎的,中國的道德語境強調慎獨強調自立,“少奶奶”意味著價值傾取向上的先天貧血:所以這是一個能做不能說的夢。當輿論媒體一邊倒地譴責想當“少奶奶”的女大學生時,語勢洶洶的背后遮不住顯然的邏輯悖論:一是“少奶奶”說到底是個“婚姻理想”而不是“職業理想”,大抵屬于私人價值選擇的范疇,誰也沒資格在公民社會的私權自由上指手畫腳,況且這和“想當妓女想當毒販”的反公序良俗顯然不可同日而語;二是從社會心理學而言,個體獨立的自由空間越小,其依賴性才越強,如果要苛責“想當少奶奶”的女大學生,不如回頭看看我們為女大學生的平等自由就業和創業預留了多少空間。
在西方童話里,“灰姑娘”是一個命運多舛的苦命女,幸好后來仙女讓她穿上了改變命運的玻璃鞋。她的結局讓大家相信“時來運轉”,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什么現代女大學生漸次迷戀上了“玻璃鞋夢幻”?在女權主義者眼里,玻璃鞋是荒唐滑稽的,女性獨立、自省意識已經支撐起了新世界的格局,但問題是,我們的女大學生們重返對玻璃鞋的熱愛,這背后的現實迷局也是值得警醒的:一是,如果女大學生的命運被平等公正地擱置在命運的轉盤上,誰會奢望時來運轉?在“畢業即失業”的高增長低就業現實前,女大學生遭遇的性別歧視和生存壓力更為龐大,而制度設計形而上的關懷甚至忽略使得她們的職業夢想價碼更高,加上昂貴的大學成本這個“繼母”的威逼,最終傾向于既不違法也不違規的資本原始積累——幸福換生存,此時我們再教導她們“愛情幸福論”好比教訓“灰姑娘”要小資要波普一樣可笑;其次,與其說是“女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屢屢讓我們大跌眼鏡,不如說是整個大學教育的工具理性主義早已走火入魔。知識對個人修身養的守護功能越來越弱,而安身立命謀求利益的功能日益彰顯,不管是不是灰姑娘,都渴望穿上玻璃鞋的一天。當大學里到處都飄浮著經世濟用的學問,都想著從知識中直接獲得賺錢的本領,知識價值層面的道德自覺和羞恥感早就灰蒙蒙一片。
請不要急著責怪那些想穿玻璃鞋的灰姑娘,先看看生活的這場舞會:是錦衣玉食的VIP還是灰姑娘與公主都能自由歌唱的普通版?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玻璃鞋的故事
- 下一篇:戰疫·秀洲丨小紅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擊疫情的腳步不會停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