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企 激流勇進應對歐盟反傾銷
歐盟對中國鞋業反傾銷影響日漸加深,而永不服輸的溫州人卻愈挫愈奮,力圖以多元化的市場戰略化解反傾銷的不利影響。
反傾銷影響逐漸加深
自4月7日起,歐盟對我國皮鞋征收為期6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溫州一些以歐盟為主要出口市場的鞋企隨后出現了出口訂單"青黃不接"的現象。"歐盟反傾銷的影響從廣交會上可以看出來,溫州鞋企在廣交會上接到的訂單同比下降了30-40%左右。隨著反傾銷稅的逐步增長,其破壞性影響將更加明顯"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朱峰說。
溫州東藝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耀華說:"歐盟反傾銷實施以來,采購商觀望的多,下訂單的少了,東藝鞋業的出口受到了明顯影響。"東藝鞋業是一家以外銷為主的大型制鞋企業,95%的皮鞋銷往國外,其出口到歐盟的皮鞋占企業出口總量的近20%。
據了解,一些溫州鞋企雖然拿到了訂單,但利潤卻被歐盟采購商壓縮到了最低。
從6月2日起,歐盟對我國皮鞋開始加增反傾銷稅,稅率從4.8%上升為9.7%,并將逐步過渡到19.4%。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再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
訂單少了,利潤薄了,歐盟貿易壁壘又越來越 "高",陷入重圍之中的制鞋企業該如何應對?朱峰說,多元化的市場戰略正成為溫州鞋企的共同選擇。
"歐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不是唯一的市場,沒有歐盟市場,我們照樣活得下去。"周耀華說,"東藝鞋業正在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如今,除了歐盟以外,俄羅斯、美國也都是東藝鞋業極力培育的出口市場。"
溫州吉爾達鞋業有限公司也是一個出口大戶,企業生產的皮鞋40%出口歐盟。吉爾達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宏真向記者介紹,為消除歐盟反傾銷的不利影響,該公司已著眼于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開拓國際貿易市場。如澳大利亞、俄羅斯、中東,以及北美等地都可能作為歐盟的替代市場。
朱峰表示,面對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壁壘,精明的溫州商人已慢慢領會"不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市場多元化戰略可以規避單個市場的阻擊對企業可能造成的致命影響。
與開拓國際市場相對應,溫州鞋企同時也在極力擴展國內市場,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廣大市場。如奧康集團看好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源優勢和龐大的市場潛力,投資10億元在重慶建設西部鞋都。
繼續"修煉內功"應對日益加重的"外患"
"歐盟反傾銷對中國鞋企并非全無益處,從長遠來看,反傾銷等貿易壁壘將促進中國鞋企調整產業結構,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增長模式轉變,企業最終要打造自己的國際品牌,參與國際中、高端市場的競爭。"朱峰說。
康奈集團走的正是這樣一條道路。據了解,康奈集團目前已在法國、美國、意大利等地開設了100多家品牌專賣店,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基礎和穩定的客戶網絡?的渭瘓F副總裁周津淼表示,康奈在歐盟市場堅持走中高檔路線,不僅為自己贏得了市場,歐盟反傾銷的影響也有限。
溫州正有越來越多的鞋企象康奈這樣在國際市場上開拓品牌。與此同時,在頻繁的國際貿易壁壘打壓下,溫州鞋企也面臨著一次次優勝劣汰的"洗牌"過程。朱峰認為,只有參與國際競爭,才能成就國際品牌。但并非所有的制鞋企業都有能力從事創牌活動,一些無序競爭的小企業退出國際市場有利于整個出口市場環境的良性發展。
決不放棄無損害抗辯
"目前歐盟對中國實施的只是為期6個月的臨時性反傾銷措施,如最終裁定,歐盟將在其后5年向中國皮鞋加征近20%的關稅。國內制鞋企業的當務之急,是繼續進行無損害抗辯。"朱峰說。
溫州東藝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耀華說,歐盟鞋革行業的衰退是全球產業分工的必然產物,片面地歸咎于中國鞋的競爭是毫無道理的,反傾銷也不能挽救歐盟的制鞋行業。歐盟應取下有色眼鏡,給予中國鞋企應有的市場經濟地位。
5月22日,溫州鞋企代表曾趕赴歐盟總部布魯塞爾進行無損害抗辯,但收效甚微。朱峰表示,歐盟反傾銷是歧視性的、不公正的裁決, 反傾銷最大的受害者還是歐盟的消費者。歐盟方面應傾聽中方企業的呼聲,通過對話協商,避免出現兩敗俱傷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