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中、西部人才市場發展狀況調查
2006-06-14 10:11:09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人才市場作為我國人才資源配置的主渠道,已經歷了20余年的 發展。現在,我國區域性人才市場一體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長三角、東三省、泛珠三角、京津冀、西部各省區市、中部六省等區域性人才市場一體化合作機制陸續建立。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東、中、西部人才市場發展并不均衡。那么,這種不均衡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本報對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才市場的相關數據(截止到2005年底)進行初步對比,探析我國東、中、西部人才市場的發展差距,以促進各地人才市場的互聯互動與協調發展。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基本情況對比
我國東部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優越,技術力量較強,工農業基礎雄厚,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作用。與其相應,東部地區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也較快。首先在數量上占據著絕對優勢。截止到2005年底,東部地區已擁有3377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遠遠高于中部(1472個)和西部(1203個)的機構擁有數。
從從業人員數量上看,東部地區人才機構的從業人員為29625人,平均每個機構有8.7個工作人員;中部為7584人,平均每個機構有5.1個從業人員;西部僅為5327人,平均每個機構只有4.4個從業人員。值得一提的是,東部的從業人員中,有一半以上(15926人,平均每個機構為9.3人)是供職于民營和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類人才機構人員使用機制的靈活性。
從人才中介機構的性質來看,東、中、西部的差異更大。東部地區政府所屬及行業屬人才機構為1671個,民營及中外合資機構為1706個。自從我國允許民間資本及外資進入中國中介市場以來,東部民營及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數量迅速增加,現在已經超過政府所屬人才機構數量。但是在中部及西部,該類人才中介機構僅分別為176家和232家,遠遠小于政府所屬人才機構數。民間資本及外資更多地流入東部地區,一方面意味著更多的優秀人才資源將被配置到東部地區,一方面又如同在東部人才市場中放入了一條“鯰魚”,激發著各類人才市場的活力,盡管有著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劣汰,但卻促使東部人才市場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大。與東部人才市場相比,中部和西部人才中介機構活力則明顯不足。
人才資源配置情況對比
中部地區位于內陸,北有高原,南有丘陵,眾多平原分布其中,有糧食生產基礎。能源和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占有全國80%的煤炭儲量,重工業基礎較好。這些也為中部人才市場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盡管與東部相比,中部地區人才中介機構的發展還有較大差距,但是近些年來也出現逐步崛起的勢頭。如山西省已經連續2年入京開展大規模的引才活動,一次就推出近萬個招聘崗位。
從東、中、西部人才流動的總體情況來看,截止到2005年底,全國約有1193萬人次到東部人才市場登記要求流動,約194萬人次到中部登記,約89萬人次到西部人才市場登記。從數字上,可以明顯看出,目前東部仍然是求職者追捧的熱點地區。同時也顯示出東部人才市場人才資源的配載能力,用全國一半的人才中介機構配置著全國近80%的流動人才。
求職者對東部地區比較熱衷,原因之一在于東部地區能夠提供給求職者的崗位數量較多,也就是求職者的就業機會多。2005年,東部地區舉辦人才交流會22042場,分別是中部(5828場)的3.8倍和西部(4656場)的4.7倍。參會招聘單位東部為122萬家次,中部為25萬家次,西部僅為15萬家次。無論是從舉辦人才交流會的場數還是參會的招聘單位數,三個地區都有比較明顯的差異。但是從人才配置的成功率來看,三個地區差異并不大,通過人才市場成功求職的人數均為登記求職人數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流動人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通過人才市場成功求職的。
人才市場業務開展情況對比
西部地區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間,大部分地區高寒、缺水,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因開發歷史較晚,經濟發展和技術管理水平與東、中部差距較大,但國土面積大,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與東部相比,西部人才市場的差距是比較明顯的,但是與中部地區相比差距則相對較小,同時在人才培訓和人才測評的人數上,西部地區要高于中部地區。
同樣是西部地區,不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才市場的發展也是不均衡的,重慶、四川、陜西、貴州、新疆無論是從人事代理的數量,還是從人才網站的建設及人才測評工作的開展等方面,相比之下都要好于其他地區。
通過數據進行對比,東部人才市場在市場業務的開展上,遠遠走在了中部和西部的前面。截止到2005年底,東部地區的人事代理人數約為352萬,是中部(約125萬)和西部(約51萬)代理人數總和的一倍還多。擁有人才市場網站的數量是中部和西部總和的近3倍,舉辦的網上人才交流會是中部和西部總和的近6倍。中部和西部人才市場在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利用程度上與東部地區還有較大的差距。
注:本文引用數據由人事部2005年人才市場調查相關數據匯總而成。各部委所屬中介機構數據未統計在內。
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基本情況對比
我國東部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優越,技術力量較強,工農業基礎雄厚,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作用。與其相應,東部地區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也較快。首先在數量上占據著絕對優勢。截止到2005年底,東部地區已擁有3377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遠遠高于中部(1472個)和西部(1203個)的機構擁有數。
從從業人員數量上看,東部地區人才機構的從業人員為29625人,平均每個機構有8.7個工作人員;中部為7584人,平均每個機構有5.1個從業人員;西部僅為5327人,平均每個機構只有4.4個從業人員。值得一提的是,東部的從業人員中,有一半以上(15926人,平均每個機構為9.3人)是供職于民營和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類人才機構人員使用機制的靈活性。
從人才中介機構的性質來看,東、中、西部的差異更大。東部地區政府所屬及行業屬人才機構為1671個,民營及中外合資機構為1706個。自從我國允許民間資本及外資進入中國中介市場以來,東部民營及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數量迅速增加,現在已經超過政府所屬人才機構數量。但是在中部及西部,該類人才中介機構僅分別為176家和232家,遠遠小于政府所屬人才機構數。民間資本及外資更多地流入東部地區,一方面意味著更多的優秀人才資源將被配置到東部地區,一方面又如同在東部人才市場中放入了一條“鯰魚”,激發著各類人才市場的活力,盡管有著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劣汰,但卻促使東部人才市場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大。與東部人才市場相比,中部和西部人才中介機構活力則明顯不足。
人才資源配置情況對比
中部地區位于內陸,北有高原,南有丘陵,眾多平原分布其中,有糧食生產基礎。能源和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占有全國80%的煤炭儲量,重工業基礎較好。這些也為中部人才市場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盡管與東部相比,中部地區人才中介機構的發展還有較大差距,但是近些年來也出現逐步崛起的勢頭。如山西省已經連續2年入京開展大規模的引才活動,一次就推出近萬個招聘崗位。
從東、中、西部人才流動的總體情況來看,截止到2005年底,全國約有1193萬人次到東部人才市場登記要求流動,約194萬人次到中部登記,約89萬人次到西部人才市場登記。從數字上,可以明顯看出,目前東部仍然是求職者追捧的熱點地區。同時也顯示出東部人才市場人才資源的配載能力,用全國一半的人才中介機構配置著全國近80%的流動人才。
求職者對東部地區比較熱衷,原因之一在于東部地區能夠提供給求職者的崗位數量較多,也就是求職者的就業機會多。2005年,東部地區舉辦人才交流會22042場,分別是中部(5828場)的3.8倍和西部(4656場)的4.7倍。參會招聘單位東部為122萬家次,中部為25萬家次,西部僅為15萬家次。無論是從舉辦人才交流會的場數還是參會的招聘單位數,三個地區都有比較明顯的差異。但是從人才配置的成功率來看,三個地區差異并不大,通過人才市場成功求職的人數均為登記求職人數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流動人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通過人才市場成功求職的。
人才市場業務開展情況對比
西部地區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間,大部分地區高寒、缺水,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因開發歷史較晚,經濟發展和技術管理水平與東、中部差距較大,但國土面積大,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與東部相比,西部人才市場的差距是比較明顯的,但是與中部地區相比差距則相對較小,同時在人才培訓和人才測評的人數上,西部地區要高于中部地區。
同樣是西部地區,不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才市場的發展也是不均衡的,重慶、四川、陜西、貴州、新疆無論是從人事代理的數量,還是從人才網站的建設及人才測評工作的開展等方面,相比之下都要好于其他地區。
通過數據進行對比,東部人才市場在市場業務的開展上,遠遠走在了中部和西部的前面。截止到2005年底,東部地區的人事代理人數約為352萬,是中部(約125萬)和西部(約51萬)代理人數總和的一倍還多。擁有人才市場網站的數量是中部和西部總和的近3倍,舉辦的網上人才交流會是中部和西部總和的近6倍。中部和西部人才市場在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利用程度上與東部地區還有較大的差距。
注:本文引用數據由人事部2005年人才市場調查相關數據匯總而成。各部委所屬中介機構數據未統計在內。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五年內軟件從業人員將達250萬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